时光抽奖 作品

第二十章 让人绝望的干旱(第2页)

 如果陛下能够将节省下来的钱粮,训练一支十余万人的歩骑混合野战军团,臣以为,平定辽东不是难题。

 而眼下,我们大明非常非常非常缺乏战马,在战役机动性上根本比不上满清。

 臣以为,如果陛下励精图治,大力提高马政,顺便击败蒙古,从蒙古这里拿到战马资源。

 十年之后,这支部队就可以成型了。

 那时候,臣可以为陛下平定辽东!”

 李靖耐心的为崇祯皇帝分析着局势,提出了一份自己平定辽东的方案。

 作为战神,李靖的作战方案算是非常保守的,推进马政,整编军队,踏平辽东,三步走战略非常清晰。

 实际上,李靖的指挥能力出众,也离不开唐家的数量优势和战斗力。

 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,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,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,众合十余万,皆受李靖节度,分道出击突厥。”

 打一个突厥,李靖都调动了十几万精锐兵马,这里打更强的满清,使用同样的部队也很合理。

 可看着李靖的作战方案,崇祯皇帝有些哭笑不得。

 没错,李靖考虑的非常全面,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他的办法,干死满清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但,有一项东西,是李靖没有考虑到的。

 那就是明末的极端干旱天气。

 极端干旱导致大面积减产,对于任何王朝都是一击重锤。

 结果大明直接连续极端干旱十几年,是华夏历史上最不合理,也是最为极端的气候。

 干旱,导致死人。

 死人,导致瘟疫。

 瘟疫,干碎明军最后的组制度。

 明末气温确实很低,只是全球平均降低了1个摄氏度,就要了汉人的命,从此汉人再也没有站起来。

 这不是不严重的灾害,而是灾难般的末日。

 要知道,1945年,广岛的平均气温上升了3摄氏度。

 不过广岛人很有觉悟,一句怨言都没有。

 放到全日本范围,平均气温上升还不到1摄氏度。

 远远不如明末剧烈。

 根据统计,明末全国粮食减产超过50%。

 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半汉人没饭吃,要饿死。

 根据《豫变纪略》的统计,崇祯三年到崇祯十五年的河南遭受灾情如下:

 崇祯三年旱。

 四年旱。

 五年大旱。

 六年郑州大水,黄河冰坚如石。

 七年夏旱蝗。

 八年夏旱蝗,怀庆黄河冰。

 九年夏旱蝗,秋开封商丘大水。

 十年夏大蝗,闰四月山西大雪。

 十一年大旱蝗,赤地千里。

 十二年大旱蝗,沁水竭。

 十三年大旱蝗,上蔡地裂,洛阳地震,斗米千钱,人相食。

 十四年二月起大饥疫,夏大蝗,飞蝗食小麦如割。

 十五年怀庆地震,九月开封黄河决。

 无年不灾,无年不旱。

 这种情况下,还指望慢吞吞的练兵?

 所以崇祯皇帝直接拒绝了李靖的提议:“李将军,这恐怖不妥。

 不是朕不信任将军,而是朕得到了上天的预警。

 未来十七年,大明旱灾不断,粮食至少减产过半。

 如果我军攻伐辽东,一时难以取胜,而内地农民造反不断,那时候,恐怕就真的要危险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