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历听完士子们的辩论,有些不满地说:“把那几个持反对意见的人查出来,不能让他们录取。思想如此陈腐保守,就算入了我大明朝廷,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建树。”
闵悉见他不高兴了,赶紧建议道:“我看也辩不出什么来,就听到这里吧,咱们去别处转转。”
万历没有反对,几人便一起出了书肆,万历还是有点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人说:“我没料到,朝廷推行的新政竟还有这么多人反对。”
“变法自古就困难。反对者有人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,有人是保守派,见识不够,意识不到变法的必要性。不过好在政令已经推下去了,公子也就不必担心了。”闵悉安慰他,但他也倾向于不录取这些反对者,免得将来成改革的绊脚石。
不过总体而言,他还是很欣慰的,至少万历皇帝本人还是倾向于赋税改革的,哪怕是张居正将来不在了,他推行的新政应当不至于被废除。
过完元宵节,琉璃厂就复工了,第一笔单子是魏国公府上的。
魏国公从大明立国之初便享荣华,历经上百年恩宠不断,算得上是京城资历最老的勋贵。国公府规模庞大,建筑众多,换上整套琉璃窗,耗资需要近万两。这可是大客户,至少得忙上两三个月才能做完这一单。
所以闵悉决定继续扩大琉璃厂的规模,加快烧制进度,毕竟还有好多权贵们都在后面排队等着换玻璃窗呢。规模大,所需人手就多,这也意味着将来往其他地方展的时候,他们能够派出足够的工人师傅去传授技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