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大的问题是工匠制作琉璃的水平有限,做出来的器皿还算不上精美。
丹阳子说:“这一批数量不少,是不是要拿去卖?”
闵悉否决了:“这批不卖,让他们多做一些,等做得精美了,再拿去卖。尽量设法多做一些琉璃板,我打算用来镶嵌窗户。”
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,为了御寒,每年冬天来临之际,都要贴新的窗纸,为了光线好点,都是贴的白色清明纸,但透光性真的不算好。而且每年都要重新贴,对大户人家来说,光这事就是个不小的工程,如果有可以一劳永逸的玻璃,不仅防风,透光性也好,还省去了每年都贴的麻烦,想必会非常受欢迎。
丹阳子问:“那是不是要用比较浅的颜色?”
“对,用原色吧,吹得薄一点,但也不能薄得一碰就碎的那种,差不多要这么厚吧。”闵悉给丹阳子比划了一下。
丹阳子点点头。
闵悉说:“那就麻烦道长在庄子上多待些时间了。”
“无妨,我尽量将琉璃窑的事处理好,再回来跟你做别的。”丹阳子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认真的。
丹阳子去烧琉璃这段时间,闵悉自然也没闲着,他不再捣鼓琉璃,而是努力回忆他从前学过的化学知识,试着做各种化学实验,合成提炼各种物质,争取早日应用到钢材合成中去,造出所需的合金,解决蒸汽机所需材料问题。
其实化学实验让丹阳子来做,或许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,可惜丹阳子暂时没空,闵悉只能自己来。
大约过了一个月,丹阳子才从城外的庄子里回来,带回来的琉璃器已经很像样子了,看来那些工匠这段时间也没闲着,做得非常用心。
这些琉璃器跟西洋的琉璃器不一样,有着明显的中国风格,而且器型都简洁大气,审美相当不错,丹阳子这个监工功不可没。
闵悉觉得可以拿去售卖了,便在云祥号一个专售南货的铺子里铺上了货,价格比进口的琉璃器便宜一半,跟顾客言明是自己做的,非是西洋货。
琉璃器上架之后,便引起了一股小小的风潮,很多以前嫌贵舍不得买的客人,现在也愿意买些回去做摆设和装饰了。而且他们做的琉璃并非全是摆设,有不少都具有实用性,这就更受欢迎了。
这次之后,丹阳子就没再留在庄子里,而是回来跟着闵悉一起做化学实验。
庄子里的工匠都很能干,做出来的东西都不错,销路很好。最让闵悉意外还是琉璃板,竟然真给做出来了,说起来也是巧了,得益于一次意外,竟做出了比闵悉在欧洲看到的玻璃都要大的琉璃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