勃固。
流金河。
放眼望去,河岸两侧尽是衣衫褴褛的人群。
他们身形佝偻,每一个人都弯着腰,吃力地挥舞着锄头,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,正专注地“挖矿”。
他们所挖掘的,是一种珍贵的玉石——翡翠!
这一带早在西元十三世纪时,就已发现了翡翠的踪迹。
然而,长久以来却一直未曾得到大规模的开发。
在中原王朝,士大夫们向来更钟情于温润内敛的和田玉,绚丽多彩且明亮通透的翡翠,因为此前未曾发现,没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底蕴,因而不怎么得到士大夫的青睐。
由于士大夫把持着话语权,也因此掌握了整个中原王朝的流行文化方向。
在真实的历史上,翡翠在明朝虽然也有部分士大夫和商人使用,但始终不是特别火。
一直到清朝时期,因为入主中原的满族统治者,对和田玉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了解有限,没有先入为主的感情,相比之下,他们更喜爱视觉上更为明艳动人的翡翠。
于是,在清朝皇室的引领与推动下,社会上掀起了追捧翡翠的热潮。
然而,朱允熥的出现,却直接改变了这一历史进程。
由于大明朝廷推行鼓励商贸的政策,倡导人人皆可经商,摒弃了传统的“重农抑商”国策。
那些迅速积累起财富的商人们,迫切需要一种极具“格调”的装饰品,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财富与身份地位。
就这样,晶莹剔透的翡翠,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。
在大明境内,一件由高品质翡翠精心打造的玉器饰品,其价格已经被炒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地步。
而翡翠的主要产地,恰恰集中在勃固王朝境内。
也是大明的开放国门,鼓励出海政策,才让大量翡翠流入,引发热潮。
商人,向来都是追逐利益的,且商业嗅觉极为灵敏。
当得知在这里挖掘翡翠原石能够获取暴利,商人们自然是蜂拥而至。
但是,要从数不清的河床泥土和石头中,精准地挑选出翡翠原石,谈何容易?
仅凭一个人的力量,即便累死累活,一天下来也挖不了多少。
很快,商人们便想到,此事得雇人来干。
然而,正常雇人却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。
首先,雇佣的这些人没有人身限制,一旦他们知晓挖翡翠原石加工成翡翠后有如此暴利,必定不会再甘愿给别人打工,而是会选择自己单干。
毕竟,谁都不傻,好好的,谁愿意平白无故地被别人剥削一层利润呢?
而且,多半还是拿走大头。
只留少得可怜的一点工钱,分给雇工。
可要想完全隐瞒翡翠原石价值不菲的消息,实在是难如登天,近乎不可能实现。
其次,他们也很难防范雇来的人,偷偷将好不容易挖出的翡翠原石私自带走。
再者,雇的都是本地土著,消息一旦传开,必然会引来更多人觊觎。
……
解决这些棘手问题,最“理想”的办法,无疑是使用奴隶挖矿!
奴隶,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可言。
即便知晓翡翠原石价值连城,他们也只能徒唤奈何,根本无法脱离主人的掌控单干。
奴隶身上的一切,包括最后一丝尊严,都被主人搜刮得干干净净,也不存在私藏翡翠原石将其顺走的可能!
奴隶们还无法向外界透露半点消息,能将本地土著尽量蒙在鼓里。
土著们对这暴利的秘密一无所知,或者一知半解,就不会有太多人嫉妒眼红,如此便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开采翡翠原石的阻力。
虽然完全隐瞒不可能,但能瞒住大部分,使得许多人半信半疑,那就够了。
再然后,只要重金贿赂当地的都督、官员,与他们谈妥利益分配,在他们的庇护下,封锁住河床,便可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开发玉石矿了。
至于奴隶的来源嘛……
商人们起初也考虑过使用本地的奴隶。
可通过正规渠道能购买到的奴隶,数量少得可怜,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开采需求。
私下里偷偷抓捕本地穷人当奴隶?
这种事,哪怕是横行无忌的军阀们也不敢轻易尝试。
毕竟,消息一旦泄露,触怒了本地土著百姓,引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从附近的暹罗等地引进奴隶,同样困难重重。
越境抓捕暹罗人当奴隶,势必会引来暹罗军队的强力反击。
还有一点,商人们发现,无论是暹罗还是勃固的奴隶,都远远比不上大明百姓那般吃苦耐劳。
哪怕是皮鞭狠抽,棍棒猛打,这些奴隶依旧无动于衷。
逼得太狠了,他们干脆破罐子破摔,躺倒在地,任你打骂,甚至任你屠杀,也绝不拼命干活。
相较之下,大明百姓可要勤劳得多。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甜头,哪怕只是画个虚无缥缈的希望,甚至都无需刀棍威逼,他们就心甘情愿从早干到晚,丝毫也不偷懒。
要是晚上月光明亮,他们还会主动加班加点,仿佛永远不知疲倦。
中原百姓自古便养成了勤劳肯干的优良品质,又岂是骨子里就懒得出奇的暹罗和勃固人能比的?
所以,哪怕是使用奴隶,从大明抓来的奴隶也是最佳选择。
他们干活卖力,一个能顶几个。
发现这一点后,商人们便开始精心策划从大明引进奴隶。
正常途径肯定行不通的,他们便想出了一条阴险的计策。
先是诱骗大明百姓前往海外,而后与当地军阀相互勾结,威逼他们签下卖身契,沦为奴隶。
“挖矿”所需的奴隶数量极为庞大,普通诱骗的办法,仍然太慢。
这些贪婪的商人又很快发现,还能借助大明发达的“邮传系统”,逼迫诱骗来的奴隶给家人写信,用虚假的美好说辞,源源不断地骗来更多的人。
不管是什么样的人,他们统统来者不拒。
身体孱弱,干不了挖矿重活的奴隶,就被他们转手卖给暹罗或者勃固的官员,榨取最后一丝价值。
有点姿色的女性奴隶,更是被他们当成了贿赂官员和军阀的“法宝”,在权色交易中沦为玩物。
受尽虐待和摧残。
很快,这条罪恶的“奴隶产业链”就像滚雪球一样,疯狂壮大。
短短一两年的时间,被诱骗来的大明百姓,就已多达数万人。
如果大明朝廷始终未曾察觉,朱允熥没有下旨阻止的话,这条黑色产业链还会继续膨胀,将更多无辜的人拖入深渊。
勃固的翡翠矿,便是这罪恶奴隶贩卖的终点站。
而暹罗,以及勃固其他地方的大明奴隶,不过是翡翠矿溢出的少量“边角料”。
见证着这场惨无人道的人间悲剧。
流金河畔。
被划分成了上百个不同的矿场,归不同的矿场主,也即奴隶主所有。
这条河因为能给一名名的矿场主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,因而被命名为“流金河”。
浑浊的河水裹挟着血色,在烈日下泛着油光。
李二牛跪在坚硬的沙石地里。,十指抠进腐臭的泥沙里,指甲缝里渗出的血珠还没滴落就被烈日蒸干。
远处传来铁链拖地的哗啦声,他浑身一颤,抓起锈迹斑斑的筛网开始疯狂晃动。
“动作快点!“镶着金牙的监工扬起九尾铁鞭,带倒刺的鞭梢扫过李二牛的后背,粗麻衣瞬间裂开九道血痕。
旁边的新奴隶动作稍慢,立即被两个打手按进泥沙里毒打。
他的嘴里,鼻子里,皆被灌满了泥沙。
身上更抽得鞭痕遍布,令人触目惊心。
矿坑边缘的木架上吊着三具尸体,被乌鸦啄食的眼窝空洞地望着天空。
这是昨天试图逃跑的矿工,他们的脚筋被挑断前在泥地里拖行了半里路。
暗褐色的血迹从矿坑一直延伸到丛林边缘。
然后,又被挂了起来,用各种各样最歹毒的手段,活生生将人折磨至死。
在流金河畔的玉石矿场里,奴隶试图逃跑的下场,便是如此。
矿场主要借此来威慑每一个奴隶。
“开饭啦!“随着铜锣声响,几个杂役抬来发霉的木桶。
李二牛盯着漂浮蛆虫的稀粥,喉结艰难地滚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