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 作品

第三百一十一章 千古一帝!用兵之道,荡平女真!(第2页)

 别看大明朝廷动不动就调集几十万大军出征,实际上,真正的精锐铁骑,还真不一定有三万。

 几十万人的大军,往往包括很多训练不足的军队,甚至是后勤民夫。

 凑起来一共几十万人。

 这已经是倾大明全国之力了。

 而眼下征伐女真三部,竟调集了三万新军,再加上后勤保障支持的人马,还有做策应的旧军,总人数已多达十几万之众。

 因为炮火和子弹消耗的问题,新军的后勤保障,远比旧军复杂得多,规模也庞大得多。

 远征北元之战,运用大量马车规避了这一点。

 但凡事可一而不可再。

 女真三部的地形,和北元一望无际的草原,也完全不一样。

 适合用来对付北元的战术,却不一定适合去攻打女真三部。

 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

 指挥军队作战,必须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战术。

 新军消耗过大,保障复杂,故而,在朝廷里许多人看来,应该削减对女真三部用兵的规模,以减轻朝廷的军费开支。

 杨士奇也持这一观点。

 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。

 能省一分是一分。

 派这么多新军去打女真三部,是真的太费钱了。

 “不能削减!”

 朱允熥毫不犹豫的否决杨士奇的建议。

 “当初远征北元,本身就有赌一把的成分。”

 朱允熥解释道:“那时候的北元,从来没有见识过新军,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”

 “第一次接战,他们便草率轻敌。”

 “我军能一举战功,火枪火炮固然居功至伟。”

 “但与北元对新军的不熟悉,不了解,也有极大的关系。”

 “如若不然,只要北元采取避而不战的战术,新军的马车,追不上北元的大军,那便只能徒叹奈何,最终无功而返。”

 “远征北元之战能一战定鼎,靠的是出奇不意。”

 “但这种事,可一而不可再。”

 “女真三部,与北元接壤。”

 “我军在草原上的辉煌战绩,有关新军的消息,早已传到了女真三部的耳中。”

 “我军不能再像从前一样,靠出奇出胜。”

 “女真三部必定会想出对付新军的办法。”

 “何况,女真三部地形复杂,也非草原所能比。”

 “远征女真三部,必须稳打稳扎,步步为营。”

 “故而,朕才调集大军,以泰山压顶之势,强攻女真三部。”

 “要的就是堂堂正正的犁庭扫穴。”

 “任他什么阴谋诡计,在我军绝对的实力压制面前,都无可奈何。”

 朱允熥顿了顿,又解释道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。”

 “兵行险着是弱小时的无奈。”

 “绝不可因胜利而抱侥幸心理。”

 “减少用兵的规模,表面上看起来花费当然更少。”

 “但若是仗胜了,自然好说。”

 “万一打输了,那不仅投入的军费全部付之流水,还会大大挫伤我军锐气。”

 朱允熥面容严肃道:“眼下的情况,军改和裁军仍在推进之中。”

 “新军才是大明的压舱石,是重中之重。”

 “新军不能败,也绝不允许败。”

 “只要能确保一战而建全功,一举平定女真三部,多花费一点银子,又算得了什么。”

 杨士奇心中一凛。

 对于新军被打败的后果,他还真没有好好深入想过。

 毕竟,自新军成立以来,战绩太过于辉煌,耀眼。

 六千新军横扫北元,这是何等恐怖的战力?

 北元远比女真三部强大,六千新军能平北元,自然也能平女真三部,这便是他的想法。

 但是,他忽视了,战争并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。

 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。

 一着决策失误,胜败之数,就可能翻转。

 女真三部的地形,气候,环境,与北元都完全不同。

 不能照搬北元的经验。

 说到底,打赢才是根本。

 花销大一点,也值得。

 打输了,或者打到双方相持,久攻不下,那就麻烦了。

 投入全打了水漂,军心民心,还会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打击。

 何况现在的大明,并不是拿不出这笔钱。

 “陛下说得极是,是臣见识浅薄了。”杨士奇退了下去。

 杨荣起身问道:“此番平定女真三部,陛下打算用何人挂师呢。”

 朱允熥没有说话,而是转身回头,从桌案下拿出一张地图,徐徐摊开。

 随后在地图指了指,道:

 “此次攻打女真三部,不仅要征调我大明之军,也要征草原各部的兵马。”

 “他们既然已经归顺大明,出兵帮大明打仗,理所应当。”

 “八旅新军,自西北,西南,南方等几个方向,分头向女真三部进军。”

 说到这里,朱允熥停了下来,从地图指向倭国,问道:“派往倭国的驻军,已经准备出发了吧?”

 大明要在倭国建立军事基地,“保护”倭国,这是双方早就商量好了的事。

 只不过,新军建设和扩张的速度,远远跟不上朱允熥的野心。

 新成立的新军,都有各自的任务。

 一时之间,竟然抽调不出兵马前往,只好暂时先不管了。

 反正倭国已经被打得很老实很听话。

 并且,大明也派出了官员,监督倭国的朝政,“帮助”倭国的两位大王处理政务。

 短时间内,倒也不用担心倭国会生出什么反心。

 但这个时间,也不能拖太久。

 否则,倭国那些畏威而不怀德的小人,就难免有不好的想法了。

 “都准备好了,等陛下的登基大典一过,大军即可出发。”

 “计划派驻两旅新军,六千兵马,驻防倭国。”

 “倭国那边,已经建好了港口和城塞,只等我大明天军入驻。”

 朱允熥轻轻点头,道:“等他们到了倭国,也可以派一支兵马,横渡过海,帮助一直攻女真三部。”

 几人微微有些吃惊。

 陛下对女真三部,未免有些重视得过头了吧?

 并不是特别强大的几个部落,所居之地,也是苦寒之地。

 用得着这般小题大作吗?

 他们当然不知道朱允熥此刻心中所想。

 女真啊……后世华夏,不就是毁在他们手中吗?

 此时不将他们连根拔起,彻底铲除,日后就是心腹大患。

 何况,打败对方容易。

 但由于女真三部都太落后了,在那里建立起有效的统治,才是最麻烦的事。

 调集重兵也有这一层用意。

 只是此时却不必与他们明说罢了!

 “至于这次的领兵的统帅。”朱允熥眉头微微一扬,道:“朕那舅姥爷,梁国公蓝玉,不是在还北平吗?”

 “此番就由他挂帅,令张辅、朱能为副帅,举兵荡平女真三部!”

 “告诉蓝玉,此次征伐女真三部,是要将东北之地,纳入我大明的版图之内。”

 “凡三部之人,若愿意归降,大明自然热烈欢迎。”

 “倘若冥顽不灵,与大明天军相对抗,就不用留了。”

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