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 作品

第二百三十章 利益冲突的选择!新风萌芽!

 贾秀才的声音如雷咆哮。

 全场寂静无音。

 没有回应。

 也没有人跟着起哄。

 甚至连议论声都没有。

 贾秀才的目光,从下方一众力工的脸上扫过。

 他看到的,只是一张张呆滞的脸孔。

 众人皆一眨不眨的望着他。

 “你们说说,你们说说,我说的对不对啊!”贾秀才情绪激动,似乎很想得到大家的认同。

 还是无人回应。

 众人皆沉默无言。

 唯有投射过来的目光,无声陈述着他们都还在认真听着。

 并未闭耳沉睡。

 贾秀才说话太过用力,说得有些累了,弯下腰来,端起桌上的茶壶,便直接往嘴里灌。

 刚才还尽力维持着的读书人儒雅有礼的形象,此际全然顾不上了。

 喝完水,将茶壶放下。

 他抓紧合起来的扇子,用力说道挥动着手臂:

 “白花花的银子分给穷人,那就是造孽啊。”

 “穷人就该穷,就该受苦受累。”

 “穷人来这个世界上,就是来赎罪的。”

 “你们说,我说的对不对啊?”

 鸦雀无声。

 还是没有人回答他。

 贾秀才有些不满了。

 觉得自己说了这么久,竟像是在唱独角戏。

 这些人都跟死了似的,连议论都不议论一声。

 “对不对啊?你们倒是说啊!”贾秀才又大吼了一声。

 这时,不知是谁用不太大的声音说了一句:“我们都是穷人!”

 贾秀才高举着手突然僵住了。

 他呆立在那里,一动也不动。

 过了一会儿,深深叹了口气,道:“说得倒也是,你们都是穷人。”

 “这就是命,你们要认命。”

 “要多做好事,干活不能偷奸耍滑,这样,下辈子才会投一个好胎,做个富人。”

 说着,他从桌上跳了下来。

 想着自己跟一群穷鬼说了这么半天,顿时只觉意兴阑珊。

 他们这些人,懂个屁的圣人之论啊。

 没见识的穷鬼而已。

 就在这时,又有力工开口道:“可我觉得我这辈子,也没做过啥坏事啊,为什么还是穷呢?”

 “那是你没有自知之明。”贾秀才瞪着他道:“俗话说得好,‘穷生奸计,富长良心’,你还是多反思一下自己吧。”

 那人忽然大声嚷道:“我这辈子就是没有做过什么坏事,我可以对天发誓。”

 “发誓也没用。”贾秀才道:“肯定是你上辈子坏事做多了,这辈子才遭了报应。”

 话音刚落,又有一名力工问道:“贾秀才,圣人不是说要‘敬鬼神而远之’吗?你开口闭口就说上辈子,这不符合圣人的教化啊?”

 “对啊!”

 “就是,就是!”

 “我虽然没读过几天书,却也听说过这句话。”

 “你说的那些,可不像是一名儒家读书人该有的言论。”

 ……

 贾秀才被说得哑口无言,只好怼道:“我是秀才,但再怎么说,也比你们这些大老粗更懂圣人之言。”

 “总而言之,穷人就要有自知之明,不要听信方孝孺这等混账的胡说八道。”

 此言一出,力工们又开始反驳了。

 “依我看,方先生说得挺有道理的啊。”

 “就是啊,圣人都说了‘天下大公’,你们读书人是要反对圣人吗?”

 “什么富人都有良心,穷人就没良心,你搁这扯蛋呢。我咋没看见过几个有钱的老爷还特别有良心的啊?”

 “咱们穷人里面,心眼好的人多着呢。”

 “说得没错!”

 “我觉得富人里面有良心好的,但穷人里面也有啊,大家不都一样吗?”

 “我看那些富人都坏得很,宁愿眼睁睁看着穷人饿死,也不愿将家里的粮食拿出来一粒。”

 “我之前还不太清楚方先生究竟讲了什么内容,听你这么一说,觉得方先生说得真好啊。”

 “朝廷按田亩面积收税,富人的田更多,就要交更多的税,这也没错啊。但他们都想方设法逃了,将田赋压到没权没势的穷人身上,这才是真正的不公。”

 “为什么穷人就活该一辈子穷呢?”

 ……

 力工们其实并不懂太多的道理,更不懂什么圣人之言,但凡事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,人们就会很自发的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选择。

 力工们都是穷人,当然不可能跟着贾秀才骂穷人。

 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
 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一致对准了贾秀才。

 这下可将贾秀才气得不轻,指着眼前这群力工道:“你……你……你……你们就是受了那方孝孺的蛊惑,圣人说过,要‘安贫乐道’,你们不甘心好好做穷人,就是有违圣人的教化。”

 “那圣人也说过要‘天下为公’,贾秀才为何不将自己的家产都拿出来救济穷人呢?是不是也有违圣人的教化啊?”有胆大的力工毫不留情的反驳。

 “反了……反了……反了你们啦。”贾秀才气急败坏,嚷嚷道:“等着吧,朝廷里的御史,已经上奏参方孝孺了,就等着朝廷给他定罪,将他下大狱,砍头抄家吧。”

 “你们现在还敢赞同他的言论,到时候,就要一起被定罪。”

 众人顿时都不说话了。

 他们都是老实善良的百姓。

 一听说要砍头抄家,下大狱定罪,便吓得再不敢多言。

 贾秀才冷眼扫了他们一眼,生气地拂袖而去。

 待到人走远了,人群中方有人道:“朝廷真要定方先生的罪吗?”

 “《大明日报》上是有这么说,但也有人为方先生抱不平,认为他说得对。”

 “我看这件事,朝堂里面还有得争。”

 “那就好,我觉得方先生是个好人啊!这样的人,若是被朝廷定罪,那就太可惜啦。”

 “是啊,这年头,那些富人,读书人,大多都不拿正眼瞧一下咱们穷人,方先生能帮咱们说话,真是好人啊!”

 这时候,码头上有人出来喊道:“别在那里争吵了,有新船靠岸,马上卸货,都过来准备开工吧。”

 刹时间,刚才还围在茶铺里议论纷纷的人群,顿时皆不再讨论,如潮水般向着码头停船的地方涌去。

 ……

 旁边,老朱全程目睹了这一幕。

 他拿起一份《大明日报》,翻看了一下,怒道:“这个方孝孺,好大的胆子。当初就敢当面顶撞……”

 说到这里,老朱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外面,正在微服私访中,便话锋一转,道:“方孝孺假圣人之名,说这等悖谬之言,蛊惑人心,该千刀万剐。”

 “朝廷怎么就不派人去将他捉拿,还任由他继续妖言惑众呢?”

 老朱对方孝孺这个人,感到极度的厌恶。

 当初听说他是宋濂最得意的门生,想请他来做朱允熥的老师,却被此人当场拒绝。

 那时若非朱允炆站出来求情,再加上朱允熥也不愿意拜方孝孺为师,当场就将此人杀了。

 后来听说他先后两次帮朱允熥说话,直言公正,对他的观感,才有了少许好转。

 此人离开朝堂后,老朱也就不再关注了。

 因为老朱也算是看出来了,方孝孺这种人,有学问是不假,却是一个迂腐无比的人,根本不适宜在朝为官。

 没想到,他辞官离京,如今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。

 好一个“圣人之道,天下大公”,怎么听着与孟子的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十分耳熟呢?

 当初老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将孟子移出孔庙。

 后来虽然在大臣的反复劝说下,老朱感到这样做也不行,又将孟子木主牌请回了孔庙,但心中对孟子的厌恶,却丝毫也没有减少。

 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根本。

 要让天下人都清楚自己的“等级”,安心一辈子呆在与生俱来的“等级”里,臣民才不会忤逆君主,统治才能稳定。

 老朱对这一点,看得很清楚。

 故而,他才编定了“军户”,“民户”,“商户”,“乐户”等各种不同的户籍出身,并下令这些身份世代承袭,永不改变。

 如今,虽然在朱允熥的改革下,身份户籍已在松动。

 比如说,开放经商后,“商户”就等于不存在了。

 但思想却不会因此而改变。

 而方孝孺的“天下大公”论,无疑是在模糊等级差距。

 试想,若天下人都没有身份等级的观念,那他们恐怕就要发出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的吼声了。

 唯有大家都认命,认为一切都是上天注定,不谋求任何改变,人心不思变,才是最安稳的。

 吉垣在旁边笑道:“老爷,朝廷也许是另有打算。”

 老朱冷哼道:“能有什么打算?这等狂悖之论,怎可任其传播,会动摇人心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