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 作品

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?罗贯中的往事,朱允熥的算盘!(第2页)

 从前,朱允炆不曾怀疑过老师。

 苦思不得其解。

 如今,被方孝孺“背刺”,连带着也质疑起了黄子澄。

 会不会是他与朱允熥串通好的呢?

 因而,在黄子澄去献王府见他的时候,怒言相问。

 黄子澄有苦也说不出,只能暂时离开献王府,想着等朱允炆气消了再说。

 正好遇到昏倒在王府大门前的方孝孺,念及往昔交情,便将他带了回来。

 听到方孝孺的话,黄子澄沉吟道:“若真是如此,你可以设一个局,揭穿他的老底。”

 “也唯有如此,才能表明你对献王的忠心,表明你从未背叛献王。”

 方孝孺精神一振。

 这倒是一个办法。

 若是揭露了吴王无才却欺世盗名的真相,自己背叛献王的嫌疑,便可以彻底洗清了。

 在天下人眼中,他就还是那个风骨峭峻,忠心不二的方孝孺!

 “好!”方孝孺应声而答。

 旋即又皱起眉头:“要让吴王露出马脚,还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,这只怕不易。”

 以朱允熥的身份地位,可不是他们能随便出题考的。

 何况吴王还到处与人说,诗词歌赋皆是小道,自己平常不作诗。

 更不与他们这些读书人谈论诗词歌赋。

 “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!”黄子澄笑道:“听说有一个名唤罗贯中的人,今日约了一群书生,在城中的聚贤酒楼,一起饮酒,谈论古今事,引得许多人都前往围观。”

 “罗贯中?”方孝孺脑海内立时想起一个人,道:“那个喜欢写传奇故事的罗贯中?”

 此时的罗贯中,已经垂垂老矣。

 虽然从未参加过科考,但因为一直著书,他在明初的读书人中,也勉强算是有几分薄名。

 方孝孺也听说过这个人。

 不过,在方孝孺这类正统文人眼中,罗贯中不去精研圣人之学,却醉心于写传奇故事,属于不务正业之辈,登不了大雅之堂。

 他与罗贯中这种人,当然也没有啥交往。

 骤然听黄子澄提起,不免有些不解。

 此事与吴王,又有何关系?

 黄子澄解释道:“听说吴王平日里,喜欢看一些传奇故事,还特意令人搜集。”

 “他办的《大明日报》上,不也有许多此类故事吗?”

 方孝孺冷哼了一声。

 对许多读书人而言,看传奇故事打发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,也不失为人生快事。

 然则若沉迷其中,不去钻研四书五经,圣人之学,便是典型的不务正业了!

 方孝孺自己偶尔也会看一下,心里却又对这些极度鄙视。

 “吴王听到罗贯中来金陵城的消息,竟亲自前往聚贤楼,说是素来仰慕此人,要会一会他。”

 “你现在抓紧时间前往,说不定还能在聚贤楼见到吴王。”

 黄子澄抚了抚须,笑道:“文人雅士聚会,他又自称仰慕罗贯中,你正好可以借机出题,让他下不了台,当众揭露他并无任何真才实学的真相。”

 “如此既能对吴王的声望造成巨大打击,也能洗涮你投靠他的嫌疑了!”

 “妙!”方孝孺站起身来,深深一拜:“多谢黄兄指点!此行若有所成,必不忘黄兄今日之恩。”

 黄子澄却不受他的礼,冷冷道:“待你真做出吴王名誉扫地之事,再来拜我不迟。”

 “要不然,叛徒之拜,黄某人是万万也受不起的!”

 ……

 聚贤楼。

 此楼地处金陵城北部,距离长江不是很远。

 因楼修得较高,故而站在楼上,可以眺望长江之水,风景极佳。

 当方孝孺赶到聚贤楼的时候,便看到大量的兵士,早已将聚贤楼团团围住。

 闲杂人等,皆不得靠近。

 自朱允熥上次遇刺以来,他出行时的防备,早已大大加强。

 今日听到罗贯中的消息,朱允熥一时兴起,赶了过来,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“古代小说之王”。

 事先便令锦衣卫围住了集贤楼,只许出,不许再有外人进入。

 此时的朱允熥,正在聚贤楼内,与罗贯中相对而坐,望着眼前的老人,莫名有恍惚之感。

 史书上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间并不具体。

 有记载说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便已离世,也有人说他活到了建文年间。

 与外面不一样,里面的守卫并不算森严。

 毕竟,不可能有人提前知道朱允熥今日要来此,也就不可能事先潜伏杀手。

 只要将外面围住,里面都是一群读书人,有几名贴身侍卫,足以护得他安全无虞。

 “本王久仰罗先生之名,今日来此,是想邀请罗先生前往《大明日报》写传奇故事。”

 此言一出,罗贯中脸上顿时流露出心动之色。

 吴王是何许身份?

 他亲自相邀,这可是多少人都渴求不到的荣幸。

 似罗贯中这种写小说的人,当然希望自己所写的小说,能被万人传诵。

 然而,纵然他有着高超无比的写作技巧,可受制于时代,他创作的小说,虽已算颇有名气,传播面却仍不算很广。

 与《大明日报》这种每日印刷几十万份的报纸,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若是能在《大明日报》上刊登连载……

 但很快,罗贯中摇了摇头。

 “吴王殿下厚爱,罗某不胜感激,只是罗某素来自由惯了……”

 “罗先生只是去报社写文,并不受任何约束。”朱允熥可不愿意就此放过他。

 作为施耐庵的弟子,罗贯中除了写出《三国演义》外,也曾参与创作过《水浒传》。

 还写了《隋唐志传》《残唐五代史演义传》和《三逐平妖传》等著作。

 有些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。

 便是最有名的《三国演义》,实际上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。

 还是后世之人整理汇编,修正文辞,才有了流传最广的通行版。

 此时若能让他来《大明日报》写,便能获得名著最初的样子。

 再说,《大明日报》的每日头版头条——洪武大帝传奇,正缺一个能扛大旗的作者。

 虽然现在写得也算不错,老朱还挺喜欢的。

 可若是由罗贯中来操刀持笔,一定能写得更精彩,更引人入胜,更能讨老朱的欢心。

 毕竟,写小说这事,老罗才是最专业的。

 朱允熥算盘早已打好,如何能放罗贯中离开?

 见到他竟拒绝自己的相邀,朱允熥干脆直接丢出了王炸。

 “罗先生莫不是担心自己昔日曾在张士诚麾下效力,怕被人举报,故而不参加科举,远离朝廷,也因此而谢绝本王的邀请?”

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