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 作品

第一百一十五章 李景隆之死!方孝孺竟是二五仔?

 一声令下,早已准备在侧的侍卫当即上前,将李景隆抓住。

 场中不少人脸色皆是大变。

 李景隆身为曹国公,又素来有“儒将”美称。

 人长得英俊,言谈举止彬彬有礼,与许多行事粗鲁的武将大不相同。

 也因此,他在朝中的人缘极好。

 此际见他落难,许多前来观礼的官员,顿时都蠢蠢欲动,想要出来为其求情。

 他们用眼神相互交流示意,这一幕都被朱允熥看在眼里。

 终于,一名官员率先出列。

 “吴王殿下,曹国公身份尊贵,纵使有错,也应由三法司审讯,交朝堂公议,方可定罪。”

 “殿下岂能如此轻率杀他?”

 朱允熥悠悠问道:“你是想说,本王做得不对吗?”

 “曹国公公然质疑本王没有资格做天下武将之师,你觉得他说得对吗?”

 这名官员拱手道:“殿下,曹国公……”

 “回答本王的问题,你觉得他说得对,还是不对?”朱允熥打断了他的话。

 官员脸色微变,几个呼吸后,他终于鼓起勇气道:“下官以为,曹国公所言,不无道理。”

 “殿下不能做天下武将之师。”

 “好!”朱允熥挥了挥手:“那你就和曹国公一起上路吧。”

 侍卫们一听,当即将这名官员也按住。

 还未等有其他人出来说话,朱允熥目光冷冷扫过下方,说道:“还有没有人想为曹国公求情的,现在大可站出来。”

 “今日是大明军事学院开学之日,本王正好杀几个人祭旗。”

 现场刹时间鸦雀无声。

 黄子澄、方孝孺、齐泰等三人皆怒目而视,却不敢多言半句。

 甚至,当朱允熥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,三人还迅速收敛眸内怒意,眼观鼻,鼻观心,不敢有半分异动。

 纵使是他们不怕死,却也不能上赶着给送人头啊!

 李景隆终于慌了,高声喊道:“我是大明国公,歧阳王之子,你有什么资格杀我?”

 “陛下是赐了你宝刀,但也只许你杀三品以下的官员。”

 “三品以上,只能先行收押,再行定罪。”

 朱允熥微微一笑,道:“你大概忘了,皇爷爷还令本王监国,朝中大小事务,皆由本王决断。”

 “你这个国公该怎么处理,自然也在其中。”

 “拉下去砍了吧。”

 待卫抓着李景隆往下拖。

 “你……你……你敢杀我,陛下不会放过你的!”

 “我要见陛下!”

 “你不能杀我,我要见陛下!”

 ……

 李景隆终于被吓坏了,哇哇地大喊大叫。

 但很快,声音便戛然而止。

 不一会儿,两名侍卫用盘子端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,送了上来。

 朱允熥瞥了一眼,挥手道:“将人头挂到学院的旗杆上面去。”

 “告诉外面的人,大明军事学院乃是国之重地,凡有无故冲击学院,扰乱学院秩序者,皆如他们一样,杀无赦。”

 侍卫领命而去。

 场中众人刹时间噤若寒蝉,再无一人敢轻言半声。

 黄子澄倒是曾几度向朱允炆示意,希望朱允炆出面阻拦,救李景隆一命。

 他毕竟是朱允熥的哥哥,若真拼死拦着的话,朱允熥也会非常难办。

 然而,朱允炆心中一直想着母亲生日宴时再对朱允熥下死手。

 此时却不愿节外生枝。

 对黄子澄的暗示,皆视而不见。

 眼睁睁看着李景隆被杀。

 朱允熥的目光,倒是几次望向他。

 见朱允炆无动于衷,脸上不由泛起笑容,嘴角稍稍翘了翘。

 “刚才李景隆说的话,大家都听到了?”

 “诸位觉得他说得对不对呢?”

 “都议一议吧。”

 杀了李景隆,朱允熥仍不打算就此放手。

 闻言,常升第一个响应道:“李景隆胡说八道,妖言惑众,他的话根本就不值一驳。”

 “殿下杀他正国法,杀得好!”

 有人带了头,其他人也就都跟着附和了。

 “李景隆之言,大错特错,杀之不冤!”

 “我看李景隆分明是妄测帝心,自以为可借此邀名射利,内心阴暗不堪,狂言攻击吴王和燕王,污蔑我大明皇室,该杀!”

 “李景隆所言,粗一听以为有理,细一想却皆是狂妄悖逆之言,这等小人,砍头算是便宜他了!”

 “李景隆公然冒犯吴王,扰乱大明军事学院开学典礼,若不杀他,何以明国法正人心?”

 “只杀他一人,处罚太轻。卑职以为,应该将全家皆诛之!”

 “附议!全家皆诛,如此以后才不会有人再胆敢冒犯吴王殿下。”

 ……

 脑袋只有一个。

 李景隆身为国公,吴王说杀就杀了。

 这时候吴王再让他们议死者的言论,当然不会再有人站出来为李景隆喊冤。

 要不然,就得像那名之前为李景隆求情的官员一样去赴死了。

 众人你一言,我一语,很快便给李景隆定了十几条大罪。

 任何一条,都足以让他人头落地。

 总之,吴王杀得好,杀得妙!

 朱允熥静静听着,并吩咐旁边的人:“将诸公所议的李景隆罪状,详细记录在案。”

 “今日虽不是在朝堂上,但文武百官都在,众人一起公议,与朝堂公议也一般无二了。”

 “待明日整理公布出来,登之于《大明日报》,正好塞天下悠悠众口。”

 书吏闻令,立即领命。

 朱允熥的目光,又望向了观礼席的黄子澄、方孝孺等人。

 观礼的人群中,有不少出言谴责李景隆。

 然而,还有许多仍默不作声。

 他们不敢公开反抗,便用沉默以对。

 “方先生,你是饱学之士,在儒林中素有声望,天下间仰慕你的人不计其数。”

 “你对圣人之学,钻研极深,了如指掌,你来说说,依圣人之道,长辈是否可以拜晚辈为师呢?”

 此言一出,场中所有人又皆是大吃一惊。

 众所周知,方孝孺与吴王素来不和。

 当初更是公开拒绝当吴王的老师。

 如今吴王当众问他,他又会如何回答呢?

 许多人甚至暗暗猜测,以方孝孺刚直不阿的性格,必定会出言冲撞吴王。

 吴王或许正是借此举,杀掉方孝孺?

 但还有很多人仍然觉得不对,若方孝孺借机怒斥吴王,纵然是再将他杀掉,于吴王的声望,亦有极大损害。

 吴王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。

 让方孝孺保持沉默,才是最好的做法。

 方孝孺显然也没有料到朱允熥会点自己的名,顿时目露震惊之色。

 但很快恢复镇静,走了出来。

 朱允炆再也坐不住了。

 他太清楚方孝孺的性子,必定是不会委屈求全的。

 能保持沉默,已经是最大的忍耐。

 若一定让他开口说话,他恐怕宁愿人头落地,也不愿迫于朱允熥的权势,说出违心之语。

 “方老师是忠厚之人。”朱允炆为其求情道:“三弟,就不要为难方老师了吧?”

 “为难?”朱允熥哈哈大笑道:“这怎么能说是为难呢?”

 “方先生学问深厚,德高望重,本王相信方先生一定不会随意曲解圣人之意,一定会秉直而言。”

 “才请方先生出面,评一评适才李景隆所言的是非,以正视听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