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 作品

第一百一十二章 震慑与收服,熬鹰之道!(第2页)

 “你一心只想护着他们。”

 “可你越护着,他们胆子越大,所做的违法之事也就越多。”

 “终有一天,会到你护不住的时候。”

 “若是此时治他们的罪,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,或是会被打板子,或是将革职充军,或是要流放三千里,但终罪不致死。”

 “若是你再帮他们捂着,等将来事发,等他们惹出更大的祸事,那就不是这般轻易能了结的。”

 “砍头抄家,剥皮充草,诛连全族……你觉得你是在帮他们,还是在害他们呢?”

 朱允熥声音平淡落下。

 大殿内再无半点响动。

 少许时光后。

 蓝玉脸上流露一抹很狠厉之色,他猛地跪了下去,双手捧着卷轴道:“蓝玉恳请吴王殿下,依国法治蓝玉义子之罪。”

 朱允熥脸上却呈现失望之情,平静道:“就这些吗?”

 自己说了这么久,可不是希望蓝玉就做这些。

 蓝玉缓缓闭上双目,深吸了一口气,又道:“我昔年统军,为方便指挥诸军,便在军中广收义子。”

 “自以为如此一来,指挥军队更能如臂指使,但如今想来,其间隐患甚大。”

 “义子们仗着我的名头,在外面为非作歹,所行不法之事甚多。”

 “我蓝玉在此宣布,自即日起,与所有义子皆断绝父子关系,以明军纪国法。”

 “也想请吴王殿下颁下禁令,以我蓝玉为诫。”

 “从此以后,军中诸将皆不得以任何名义收义子,任何人此前所收之义子,自即日起皆应断绝关系,如有违反,严惩不贷。”

 朱允熥终于轻轻点头,又接着问道:“还有吗?”

 蓝玉磕了一个头,道:“此前蓝玉的昔日旧部王弼等人,持兵刃聚众围攻吴王殿下,此举实属大逆不道。”

 “此事因我而起,我亦罪责难逃。”

 “今日特来向吴王殿下请罪!”

 “还请吴王殿下发落。”

 朱允熥听他说到这里,脸上才浮现笑意,伸手将他扶起道:“舅姥爷言重了。”

 “我倒不是怪舅姥爷。”

 “只是此事毕竟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,若不严惩,我日后如何服众?”

 “你刚才说黄子澄拖着案子不审。”

 “可你想过没有,黄子澄素来支持献王,与我本就有若仇敌。”

 “我就算派人去传话,他就一定会听吗?不会推脱搪塞吗?”

 “他拖着案子不审,我一直没有说话。”

 “一则是恼王弼等人当日的举动,分明是没有将我这个吴王看在眼里。”

 “若是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,他们会吸取教训吗?”

 “二来嘛,也确实不太好插手。”

 蓝玉忙道:“王弼等人确实狂妄,殿下要教训他们,亦属应有之义。”

 朱允熥笑道:“我也不是多小气的人。”

 “今日当着舅姥爷的面,我实话实说,若不是那日我在皇爷爷面前为他们从中周旋,他们现在也不用在牢里面关着了,早就都人头落地了。”

 “我是以德报怨,才救了他们的命。”

 蓝玉点头,道:“此事我也有所耳闻。”

 “殿下这番大恩大德,大仁大义之举,相信王弼等人,也一定会铭记于心,将来誓死以报。”

 朱允熥为他们求情的消息,老朱早就通过其他渠道,放出了风声。

 朱允熥笑道:“不是我不帮舅姥爷,不救他们救到底!”

 “但是现在即使我要救他们,也要他们自己配合!”

 蓝玉连忙问道:“殿下想让他们做什么?”

 朱允熥微微一笑,道:“我之前好心救了他们,可他们到现在为止,也没有一个人主动上书,向我谢罪认错的。”

 “你说黄子澄一直拖着案子不审,希望我插手介入,给黄子澄施压。”

 “可你想过没有?”

 “倘若他们自己主动上书谢罪认错,那黄子澄就算想拖着不审,还能拖得了吗?”

 “他们一直不主动认罪,因此而被关在牢中,始终无法出来,难道就不是咎由自取吗?”

 蓝玉浑身一震,刹时间醒悟过来。

 对啊!

 如果王弼等武将勋贵,案子也就水落石出了。

 黄子澄审与不审,都没有区别。

 还拖什么呢?

 可是,认罪?

 认罪那便是谋逆啊!

 王弼等人又如何敢认?

 直到此刻,听到朱允熥,蓝玉才骤然明白!

 恩出于上!

 黄子澄给王弼等人定什么罪,是不是谋反大罪,实际上都无关紧要。

 因为即使最大的罪,最后该怎么处罚,不还是得皇帝陛下说了算吗?

 陛下所要的,是一个态度。

 这个态度,也决定了王弼等人,究竟还能不能为吴王所用。

 毕竟,那日王弼率众持刃意图围攻吴王,是铁一般的事实。

 若连态度都没有,便意味着不可能为吴王所用,陛下就只有将他们都杀了这一条路了。

 想到这里,蓝玉顿觉眼前豁然开朗,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。”

 “王弼等人若不认罪,那便绝不能将他们放出来。”

 至此,他已经知道怎么才能救王弼等人了。

 朱允熥淡淡笑着。

 关了王弼等一干武将勋贵那么久,也熬得差不多了。

 不过,这“熬鹰”的最后一步,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因为要让他们重新认主,并且永远不再背叛。

 火候要拿捏得恰恰好。

 不能让他们心里有半分怨气,反而要对自己感恩戴德。

 之前一直不管,让他们“误会”。

 如今再透过蓝玉告诉他们,不是我不救你们,是你们自己不争气,我也无能为力。

 他们醒悟过来,才会明白,一切都是自己的错,吴王仁义啊!

 再等后面他们认罪,被定为死罪,再度绝望,朱允熥再救他们出来。

 连续经过两次大起大落,人的心里就会发生很微妙的变化,自此对救他们的人忠诚不二!

 如此方能实现“敖鹰”的目的。

 朱允熥笑道:“舅姥爷还有什么事吗?”

 蓝玉拱手道:“殿下要办军事学院,收天下勋贵功臣和都督武将为弟子,这是千古未有的大好事。”

 “我蓝玉虽然是个大老粗,但也有上进之心,也想到学院里面读读书。”

 “今日便是特地来拜师的。”

 他本来想说一些吴王殿下天纵英武之类的奉承话。

 但一张口,却发现自己终究还是说不出来。

 对于朱允熥,蓝玉的观感非常复杂。

 自从他开始争储君之位,便仿佛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。

 哪里还有半分从前那般懵懂无知的样子呢。

 明明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,却老练得甚至都远远超过了他这个活了一大把年纪的舅姥爷。

 其间诸多手段,种种妙想,令他都不得不钦佩万分。

 不知不觉间,蓝玉已经真正将朱允熥摆到了上位者的位置。

 而不是自己的外甥孙。

 在此之前,只有大明皇帝朱元璋,以及已经去世的故太子朱标,在他心中,才有这般地位。

 而今。

 见识了朱允熥的诸般手腕之后,朱允熥在蓝玉眼里,较之他父亲朱标,似乎还要更可怕三分。

 蓝玉再不敢有任何小觑之心。

 论辈分,他是对方的舅姥爷。

 可凭心而论,对方的本事和能力,还真有资格做自己的老师!

 若自己早有他这样的见识,之前也不会陷入险境。

 老朱家还真是得天之宠。

 儿子,孙子都这般了得。

 比寻常武将勋贵的孩子们厉害百倍!

 只是他心中越是感慨万千,便越说不出任何奉承之言。

 朱允熥望着蓝玉,已猜出他心中所想,也不再客套,道:“好!”

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