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 作品

第一百零三章 战神的爱好,老朱的感慨和密令!

 曹国公府。

 黄子澄递上名帖,然后就安静在门房等待。

 此时的文官地位,远不如后世。

 李景隆身为功臣勋贵,又是皇亲国戚,架子自然大得很。

 此时的他,正在梳妆打扮。

 李景隆生得一副好皮囊,身材高大,眉目疏秀,顾盼伟然。

 在一众武将勋贵中,极为出众。

 也正是凭借着这副长相,李景隆才在上朝的时候,被老朱一眼看重。

 问他问题,也回答得极好。

 老朱也就更加喜欢了。

 这才将自己的女儿,阳成公主许配给他。

 由此也可以看出,无论什么时候,颜值都是非常有用的。

 李景隆对自己的外貌,亦十分在意。

 每天都要拿出一两个时辰的时间来梳妆打扮,以便用最好的形象见人。

 黄子澄的帖子递上来,便被他扔到一边了。

 区区一个文官求见,又怎么比得上自己的核妆打扮重要呢?

 “今儿个京城里,可有什么事吗?”

 李景隆一边对着巨大的镜子,仔细打量着镜中的自己,接受着宫女们小心翼翼的侍候,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。

 旁边的小太监躬身道:“据《大明日报》刊登的消息,吴王殿下以监国之名,正式下诏,开办大明军事学院,招收勋贵功臣,以及统兵大将为学生。”

 “燕王殿下向天下公开请求,要入大明军事学院读书,拜侄子吴王为师。”

 时至今日,《大明日报》早已是京中所有勋贵功臣,大小官员之家的每日必备。

 开始见到吴王不再免费赠送的时候,他们还斗气不想花钱订阅。

 但很快便一个个都老老实实,自觉购买了。

 原因无他,《大明日报》上面的内容和消息,他们实在不能错过。

 岂不说那些官方通告,民间趣事,就是上面关于皇帝陛下昔年往事的记叙,那也是需要第一时间知晓,并牢记心头。

 虽然不少官员在看到老朱那些传奇往事以后,心里面都在犯嘀咕。

 昔年的陛下,真有这么英明神武?

 真的是所向无敌,鬼神跪拜,百姓景从,万人称赞吗?

 要知道,当初与老朱一起打天下的人,还有不少仍在世呢!

 别人不知道当年的情况,他们还能不清楚吗?

 但偏偏《大明日报》上面说得有鼻子有眼,人物地点事件一应俱全,这就让他们不能不相信,也不敢不相信!

 大家都清楚,《大明日报》可是每日都会送进宫,供皇帝陛下御揽的。

 陛下都没有质疑它是假的,谁敢站出来说,《大明日报》在胡编乱造,陛下当年其实没有这般神武,最困难的时候,甚至惶惶有若丧家之犬!

 真要出来说,那就不是在质疑《大明日报》,而是在质疑皇帝陛下了。

 脖子上纵然有一百个脑袋,也不够老朱砍的。

 相反,这些自己从前都不知道的皇帝陛下的光辉事迹,一定要第一时间了解,同时也要牢牢记住,记清楚,记明白。

 说不定在与陛下谈话的时候,就能用得上。

 能不着痕迹的拍拍陛下的马屁。

 李景隆对别的事情都不甚在乎,唯独对两件不一样。

 一是自己的外貌和仪容打扮。

 二是对于如何吹捧上位者,如何在陛下面前表现自己。

 听到太监的话,他不由得眉头微皱。

 随手将报纸一把抢了过来,自己迅速看了一遍,道:“燕王还真……”

 他本来想说燕王真不要脸,但很快又反应过来,可不能当着宫女太监的面,说这样的话,连忙停了下来。

 一转念,李景隆突然又想到另一件事。

 吴王的大明军事学院,可是要收武将勋贵当学生的。

 燕王都去了,自己身为曹国公之子,是不是也要去呢?

 “不行!”他迅速摇了摇头。

 吴王有什么本事?

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。

 论年龄,足足比自己小了九岁呢。

 他上过战场,领过兵,打过仗吗?

 他懂怎么打仗吗?

 凭什么当一干武将勋贵的老师?

 此时的李景隆,完全忘了自己也没有上过战场,同样没有战阵拼杀的经验。

 可是……连燕王都主动去拜师,自己又能怎么办呢?

 他不觉有些心烦意躁起来。

 好不容易梳妆打扮完毕,他又瞥了一眼黄子澄的帖子,心中忽然有了主意,道:“让这个黄子澄进来吧。”

 下人们立即去传令。

 此时的黄子澄,在曹国公府的门房内,早已久候多时。

 他表面上不动声色,坐在那里脸色从容淡定。

 心里则早已暗骂了对方无数遍。

 这些武将勋贵,个个都架子大得很。

 根本不将文官们看在眼里。

 殊不知自己也不过就是靠着父辈的荫庇而已。

 若不是眼下有求于李景隆,他早就转身离开了,哪能来受这样的气!

 倘若有朝一日,能扶着献王殿下登基,一定要好好给这些武将勋贵一点颜色瞧瞧。

 打江山可以用他们。

 可如今天下已定,就该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。

 日后治理天下,还是得依靠咱们这些文官。

 至于武将勋贵,尽数解除兵权,送回家养老就行了。

 若有人因此而不满,甚或生出反心,那便通通都杀掉。

 心中正思量着,已有下人过来。

 “黄大人,曹国公有请。”

 黄子澄连忙起身,收起心中不满,恭敬道:“劳烦带路了。”

 ……

 皇宫。

 老朱仍如往常一般,翻开了《大明日报》。

 “好,写得好!”

 “咱年轻的时候,就是这样子的。”

 看着日报上的传记,老朱拍掌赞叹。

 “当年咱奉天化缘,双脚走四方,救英雄豪杰,杀豪强恶霸,美名天下传诵。”

 “也不知做了多少惊天地,泣鬼神的大事。”

 “可笑如今的起居郎,只晓得记载咱如今的一些琐碎事,却全然忘了咱早些年的英勇事迹。”

 “还是大明日报好!”

 “都给咱补上了,哈哈哈哈!”

 老朱看得爽朗大笑。

 旋即,目光又转向后面的内容。

 那里正刊登着大明军事学院正式成立,开启招生,以及朱棣公开拜师的消息。

 “咦,这个法子倒是妙得很。”

 老朱连连点头。

 “想不到啊,熥儿竟然能让他四叔做到这般田地。”

 他之前一直都担心,朱允熥的提议虽好,可武将勋贵们自持身份,不愿去军事学院读书。

 没想到,朱允熥竟然会用出这样的法子。

 有了燕王带头,那些人也就再也不好端起架子了。

 老朱很清楚朱棣的性子,知道他这样做,必定是被朱允熥给拿捏了,才不得已为之。

 但朱允熥能这么快便驯服燕王,委实让老朱高兴。

 这也意味着,将来他执掌大明江山,也会很轻易便驾驭好其他大臣和勋贵,以及一众皇亲国戚。

 老朱将报纸逐一看完,心情大好。

 此时,吉垣从外面进来,递上了锦衣卫密探和检校们打听到的消息。

 老朱没有立即翻开,而是问吉垣道:“那日派人去给吴王报信示警之后,吴王可有什么表示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