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矢翊 作品

142 第 142 章(第2页)

    这年头读书人不少,只要识字的,都能自称一句读书人。


    但童生大多都想考秀才,他们可不会去教村里的小孩子,给人当先生,以免摊上一堆麻烦事。


    就像当年的郁老大,考了十几年考不中后,就将希望放在两个儿子身上,宁愿在县城的米铺当账房赚钱给两个儿子读书,也不想回村里办村塾教那些和他无关的孩子。


    这也是村里人没想过要找郁老大当先生的原因。


    就在村塾建得差不多,郁琴也出嫁了。


    郁琴出嫁这日,郁离和傅闻宵正好回了青石村。


    见到他们,有人问道:“离娘,你们咋回来啦?听说今儿是你们家琴娘出嫁的日子,你不去喝喜酒吗?”


    郁离道:“我们待会要和村长他们商量村塾的午饭之事,没空过去。”


    众人一听,哪里还顾及今天是不是郁琴出嫁,纷纷询问这午饭有什么。


    这午饭可是关系到他们家孩子,众人都很关心。


    郁离道:“等我和村长商量好,再让他告诉你们,不过你们放心,肯定会让孩子们吃饱的。”


    要是没吃饱,怎么读书?


    “好的好的。”村民们都很热情地说,“离娘你们赶紧去忙,我们就不打扰你了。”


    等两人离开,村民们又一边建房子,一边闲聊起来。


    聊的都是村塾的那顿免费的午饭,大家都知道这年头粮食金贵,其实对这顿午饭能吃得有多好并不抱希望,只要能让孩子们吃饱就行。


    聊了会儿,他们又聊到郁琴出嫁的事。


    “听说琴娘嫁的是县城的杨家,那杨家是做瓷器生意的,可有钱了。”


    “怪不得郁婶子他们前些天就急哄哄的要去县城,说要参加孙女的婚礼,两人看着都很高兴呢。”


    “要是我也高兴,以后德哥儿、礼哥儿继续科举就不用担心没钱,杨家肯定会帮他们出的,说不定他们像郁老大那样考个十几年都没问题。”


    “咋没问题?杨家又不是冤大头,他们考个几年还好,要是像郁老大那样十几年考不上,还是放弃算了,专心找份营生赚钱养家,别总想着让人养。”


    “就是就是,想想这些年,郁家为了供大房读书,离娘她们姐妹们过的是啥日子,想想就可怜。”


    众人聊到这里,都想到郁家二房以前过的日子,郁老二夫妻像老黄牛一样,二房的四个闺女面黄饥瘦,饿得像难民。


    这么一想,他们就觉得郁家大房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

    **


    郁离和傅闻宵回到县城时,都已经是下午。


    他们在街上遇到刚送完货回来的郁金、郁银姐妹俩。


    姐妹俩高兴地叫道:“大姐,姐夫!”


    郁离看了看她们,说道:“累不累?我请你们去喝茶。”


    姐妹俩欢喜地应下。


    郁离带着两个妹妹到一家茶楼喝茶吃点心,茶楼里还有说书人在说书。


    傅闻宵看了一眼那说书人,眼里露出笑意。


    郁金姐妹俩刚送完货,确实饿得厉害,拿桌上的点心当饭吃。


    一边吃,她们一边和郁离说话,问道:“大姐,你今天有去参加琴娘的婚礼吗?”
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郁离道,“我和宵哥儿回村里,找村长商量村塾午饭的事。”


    闻言,郁金和郁银都忍不住看她。


    “我们也没去。”郁金说道,“我今天和阿银去给县令夫人送府城刚到的胭脂水粉,也是刚回来,没空过去。”


    郁银低头看着茶杯,没有说话。


    郁离淡淡地哦一声。


    姐妹三人一时间都没有说话。


    好半晌,郁金说:“不过爹娘带小妹去了。”


    二房一个人都不去到底不好,郁老二夫妻最后还是带郁珠过去露个面。


    至于郁离姐妹三人,各有各的事要忙,就不去了。


    在茶楼坐了小半个时辰,姐妹几个便分开。


    郁离和傅闻宵一起回家。


    回到家,周氏已经做好晚饭,招呼他们过来吃饭。


    周氏很关心郁离,问道:“离娘,村塾那边怎么样?你每天都这么忙,要注意身子啊。”


    以前郁离在肉铺干活时,周氏担心她休息不好,现在她不在肉铺干活,但事情更没少。


    白天时,她要去妹妹的铺里帮忙,然后抽空教几个妹妹读书识字。


    现在家里已经不缺钱,倒是不用她去赚钱,她现在就专心教妹妹们识字,想先将她们教出来,时不时她还要去村里看看村塾的建造进度。


    周氏在心里叹口气,看郁离的眼神又欣慰又心疼。


    她知道离娘是个心有大义的,否则也不会出钱给青石村办村塾,还提供免费的午饭,就是为了能让村里的女孩们也能进村塾读书识字。


    郁离吃着饭,说道:“娘,其实我也不忙的,金娘她们都很聪明,一教就会,就算不会的,多教几遍就行。村里的事也不忙,我都只是去看看,不用我动手做什么。”


    等事情步入正轨后,她就不用这么忙。


    现在,就连孙正和柳氏也跟着识字。


    因为郁金说,以后若是她的生意做大了,会让他们帮忙管铺子,如果连字都不会怎么管?


    这话一出,不管是柳氏还是孙正,都愿意跟着学。


    晚上,郁离窝在书房,整理明天要教妹妹们的课程,同时也将记忆里的拼音默出来。


    虽然她觉得妹妹们很聪明,但她知道,她们其实学得很吃力,因为不服输,再加上一份紧迫感,让她们咬着牙认真地去学,追赶着进度。


    这让她不禁想起上辈子识字时,是从拼音开始的,若是有拼音辅助,那识字肯定容易多了。


    等郁离将拼音默写下来,抬头就见傅闻宵站在旁边。


    “离娘,这是什么?”他好奇地问。


    “拼音。”


    郁离简单地和他说了下拼音的用法,纵使如此,仍是让他很快就意识到拼音的用处,双眼发亮。


    “离娘!”傅闻宵忍不住握住她的手,“有了这拼音,那些初学者认字就方便多了。”


    那一瞬间,他甚至想到很多。


    傅闻宵的心情格外激动,忍不住拿起她默下的拼音,细细地研究起来。


    他一边研究,一边问郁离一些问题。


    不到半个时辰,他就将拼音研究得差不多,甚至灵活地运用起来。


    郁离坐在那里歇息,喝茶吃点心,看他将拼音灵活运用,再次感慨,这人真是天才。


    天才接受新事物也快。


    傅闻宵看完拼音后,转头朝她笑道:“离娘,你准备将这拼音教给村里的孩子吗?”
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郁离点头,“这样他们认字也快。”


    傅闻宵细思了下,说道:“我去教他们吧。”


    拼音这东西好用是好用,但只怕那些固执迂腐的读书人会排斥,甚至怒斥它们是邪门歪道,不愿意接受。


    傅闻宵从来不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心,他对那些读书人的心态非常了解,不用想也知道会有多少人反对。

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就不用和他们啰嗦,反正这拼音也不是为了教他们,而是去教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。


    虽是如此,傅闻宵也不愿意郁离的心血白费。


    翌日,傅闻宵带着拼音去汪家拜访。


    郁离不知道他去汪家做什么,她带着拼音去找妹妹们。


    果然,有了拼音后,郁金她们学习的热情高涨,认字的速度变快了。


    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

    转眼天气开始变冷。


    村塾已经办起来,在村塾上课的第一天,葛衙役和朱衙役、彭衙役还特地去青石村走一趟。


    村长和族老们忙过来接待他们。


    众人战战兢兢的,生怕不小心就得罪这些差爷,就连其他的村民都缩着脖子,不敢吭声,那些好奇的孩子都被家长拘着。


    葛衙役看在眼里,在心里哼笑一声。


    今儿他们过来,是因为郁金和他们说了,这村塾是郁离出钱办的,离老大要做的事,他们肯定要大力支持。


    “你们不用客气。”葛衙役一副爽朗的模样,“我们今儿过来,是来看看这村塾的,听说村塾是郁姑娘出钱办的,郁姑娘于我们有恩,我们对她办的村塾亦十分关心。”


    青石村的人都愣住了。


    什么?


    这差爷说谁对他们有恩?说的是离娘吗?难道这村塾真的像村长说的那样,是郁离自己掏钱办的?


    村长瞬间福至心灵,忙问道:“几位差爷,你们和离娘认识?”
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葛衙役面不改色地说,“郁姑娘帮了我们很多,还在县令大人那里也挂了名,我们都受过她的恩惠,她的事就是我们的事。”


    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对村长他们说,这村塾好好办,日后有什么难事,可以去县城找他们。


    彭衙役和朱衙役也是一脸亲切,笑容满面的。


    只是村里的人却不敢放松,素来民不与官斗,虽然他们只是衙役,对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村民而言,已经是很大的官。


    葛衙役他们没在村里多待,在这儿转了一圈,便离开了。


    等他们离开后,村里顿时热闹起来。


    这下子,郁离在村民们心目中的形象都变了,变得比傅闻宵这秀才公都要厉害,他们虽然想不出郁离是怎么对那些衙役有恩的,但衙役们的态度让他们知道,反正离娘很厉害就是了。


    就连那些原本想仗着族老的身份,悄悄插手村塾之事的族老们,现在也不敢随便插手。


    他们可不敢和郁离作对。


    ?
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