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矢翊 作品
125 第 125 章(第2页)
宣怀卿觉得,傅闻宵给袁巡抚写信这事,挺微妙的。
就算他过于担心妻子,想要保护妻子,也不必舍近求远,直接给袁巡抚写信吧?
傅闻宵的目光转到他身上,镇定地回答,“康家之事关系极大,我不愿见离娘被康家盯上,想着借袁巡抚之手压制康家。”
宣怀卿皱了下眉。
这时又听到他说:“说来此事也是在下过于急切,当时借贵府的名义,给袁巡抚去信,想必袁巡抚以为这信是宣家特地送过去的,定会拨冗一观。”
宣怀卿诧异地看他,“真的?”
原来不是他和袁巡抚早就认识,他只是想借宣家的名义给袁巡抚去信?
若是一个普通士子的信,袁巡抚自然不会理会,说不定都送不到袁巡抚面前。但宣家送过去的信,袁巡抚怎么着都会亲自过目,这道理也说得通。
傅闻宵镇定地道:“自是真的。”
宣怀卿看了看他,又道:“听说傅郎君以前是禹州人士,四年前搬到山平县这边。但听你的口音,更像京城那边的。”
傅闻宵的雅言(官话)说得很好,仔细听的话,能听得出些许京城那边的口音。
宣怀卿十岁之前在京城长大,对京城口音很敏感。
想到傅闻宵四年前搬过来的——这日期很微妙。
傅闻宵含笑道:“宣小将军没去过禹州罢?”
“确实没有。”宣怀卿喝了口茶。
十岁之前他在京城,十岁后就来到南地这边,很少会去其他地方,就算去也是因为有事,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,很少会在某一个地方停留太久。
傅闻宵继续道:“如果宣小将军去过,便知禹州那边的人说话口音和京城极为相似。”
“是这样?”宣怀卿有些吃惊。
傅闻宵淡定地说:“正是,宣小将军若是不信,可以找个北地人问问。”
宣怀卿暗忖他肯定会去问的。
发现没法从傅闻宵这里打探出什么,他也不意外,如果这个傅闻宵真是镇国公府的世子,自己问不出才是正常的。
他还是觉得傅闻宵十分面熟,像记忆里的镇国公世子傅逍,就像十三四岁的傅逍长大后的样子。
只是若是傅闻宵不承认,他好像也没什么办法。
宣怀卿已经好些年没回京城,但也不是对京城一无所知。
几年前听说镇国公世子的死讯,却又在这里见到他,要说这其中没有阴谋,信谁啊。
宣怀卿虽然年轻,经历的事不多,但他并不蠢。
这时,庄子里的管事过来禀报,说郁离打算趁今天教庄子里的那些绣娘练一套体术,让人过来请示宣怀卿。
宣怀卿道:“你们听她的吩咐去安排。”
管事得到准话,马上就去安排了。
宣怀卿和傅闻宵也跟着起身,准备过去看看。
路上,宣怀卿说道:“在余庆县时,我见郁姑娘教那些姑娘练体术,便想请她过来教庄子里的姑娘……”
说到这里,他心里有几分触动。
傅闻宵脸上露出笑容,说道:“离娘素来心软,见不得旁人受苦。”
宣怀卿忍不住看他一眼,说道:“确实,郁姑娘心肠挺柔软的。”要不然,当初也不会去救他,救完人后,根本就没将救命之恩放在心上。
由此可见,她救人只是顺心而为,并不去计后果。
这样才是最难能可贵的。
傅闻宵脸上的笑容越深,他喜欢听旁人夸她,这会让他很开心。
比夸自己还开心,因为她值得。
“傅郎君真可是有福气,能娶到郁姑娘这样的女子。”宣怀卿忍不住说,语气有些酸溜溜的。
他倒不是嫉妒傅闻宵,而是感慨他的幸运。
这世间像郁离这样的女子太少,能遇到一个简直就像是几世积攒的运气,更不用说能与她结为夫妻。
傅闻宵点头,“确实,我也觉得我很幸运。”
或许那三年的厄运,便是为了遇到她。
若真如此,他对那三年的苦难甘之如饴,并不觉得苦。
两人来到一处空地前。
他们没有过去打扰,远远地站在树下,看着郁离教庄子里的那些姑娘练体术。
过来看热闹的人不少,男女老少都有。
这里是宣家的庄子,宣家是行伍出身,是以宣家时常会派一些侍卫过来教庄子里的人一些拳脚功夫。
看到郁离教那些姑娘练体术时,他们都以为又是宣少爷让人安排的,想让她们跟着练一练,不说练出点什么,至少能强身健体,对这些女子也有好处。
午时,庄子里给他们准备丰盛的饭菜。
郁离和傅闻宵、宣怀卿坐在一起吃饭。
忙了一个早上,郁离实在饿得厉害,埋头苦吃,傅闻宵给她夹菜,叮嘱她慢些。
宣怀卿坐在对面,看着傅闻宵对她嘘寒问暖、关怀备致,突然觉得,他肯定不是镇国公世子。
就算他离京城早,也听说过关于镇国公世子的一些传闻。
据说这人心思深沉,性子极傲,绝对不可能像现在这般,委屈自己给一个姑娘布菜,一颗心都系在她身上,仿佛没有她就活不成一般。
一顿午饭吃完,宣怀卿只觉得腻歪极了,看傅闻宵的眼神都变得不对劲。
你一个大男人,对媳妇这么黏糊的?
直到傍晚,他们终于离开庄子。
上车后,傅闻宵将庄子的厨娘做的点心拿出来,让她吃一些垫垫肚子。
“离娘饿了罢?多吃点。”说着他又倒了一杯茶,让她润润喉咙。
郁离就着他的手喝茶,然后张嘴吃点心,都不用自己动手。
马车旁是骑马随行的宣怀卿及宣家的侍卫。
两人的说话声隐隐约约从马车里传出来,听到傅闻宵关心地问人饿不饿、累不累的,宣怀卿越发的觉得这男人实在腻歪。
噫,说他是镇国公世子,谁信啊?
反正他现在不信了!
**
从庄子回来的翌日,郁离和傅闻宵同汪举人去雁山踏青赏花。
接下来的几日,郁离和傅闻宵每天都往外跑,在府城买了不少东西,这些都是要带回县城的,除了留着自己吃,也要送人。
现下他们在府城基本已经没什么事,就等着安庆府的知府席观朝的召见,等见完人后就可以回县城。
因席知府忙着处理康家的事,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见他们,他们自然也只能等着。
直到几天后,席知府那边终于给这边递了消息,请郁离过去。
宣怀卿过来通知郁离这事,亲自送她过去。
郁离让他稍等,她先回房换身体面些的衣服再去见席知府。
傅闻宵坐在窗边看书,得知这消息后没说什么,等她穿好衣服,拿梳子给她梳头发。
很快他就给她梳好头发,温声道:“离娘去罢,我等你回来。”
郁离嗯一声,扭头朝他说:“咱们明天就可以回县城啦,离开这么久,我还是挺想娘他们的。”
傅闻宵眼里的笑意微深,说道:“我也挺想他们的。”
两人随意聊了几句,郁离便出门,傅闻宵站在门口目送她离开-
席知府接见郁离的地方是在他家。
已是下午,夕阳快要下山,席知府终于腾出点时间,特地在家中接见郁离。
见到郁离时,他直接愣住,发现剿匪的义士和想象中的不一样。
席知府从沈县令和宣怀卿这里听说过她剿匪的事,知道她的武力很强,力气很大,想象中应该是个高挑健美的姑娘。
就像他曾经见过的那些大家族里,特地培养成护卫的女子,一般这样的女护卫都是放在身份贵重的世家贵族的女眷身边护卫的。
面前的这姑娘,单薄瘦弱,个子不矮,但也不算太高。
而且她长得委实漂亮,看着不像那种孔武有力的姑娘,反倒像个弱女子,虽说不是风一吹就倒,也不像是有力气的。
要不是宣怀卿亲自陪同过来,他都以为是弄错人。
“席知府,这位就是郁离郁姑娘。”宣怀卿郑重地介绍。
郁离行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礼,这还是临时学的。
席知府虽然怀疑了下,面上并不显,请他们入座,然后感谢郁离的义举,她的功劳他已经记下,接着又勉励一番,表示日后若有需要,还希望她能继续帮忙。
若她的实力真像宣怀卿说的那样,今后定然还会请她帮忙。
席知府实在太忙,很快又离开了。
郁离则带着席知府的嘉奖,和宣怀卿一起离开。
回去的路上,宣怀卿笑道:“郁姑娘,你现在已经在席知府这边挂了名,日后你若是再立下什么功劳,说不定席知府会亲自向圣人为你请功,届时肯定会有赏赐。”
至于什么赏赐,便要看皇帝的心情,以及她立下的功劳是什么。
郁离哦一声,反应并不大。
皇帝这种东西离她太远,她现在做的事也不足以惊动动皇帝,皇帝的赏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。
比起皇帝的赏赐,她更关心明天回县城的事。
郁离顺便告知宣怀卿一声。
“你们这么快就回去了?”宣怀卿挽留道,“府城那么大,你们可以再多玩几日。”
郁离摇头,“不了,我想我娘他们。”
宣怀卿闻言不再说什么。
等回去后,他吩咐宅子里的管事准备一些土仪,给郁离他们一起带回去。
?
作者有话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