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更 作品

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南大战,一触即发!

 阮炽所说的兵部尚书,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张鹏。 

 虽然南京的六部并不是完全的摆设,但和正儿八经的六部尚书相比,还差得远呢。 

 而且此时,张鹏自己都已经自身难保了。 

 锦衣卫朱雀顺着于允忠的供词,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江南沿海一带的各种土豪乡绅,和勋贵官员了。 

 在这些名单中,就有他张鹏的名字。 

 而他们这些人,是绝对经不起调查的。 

 与此同时,西厂三档头继盛,和工部侍郎李鐩的队伍,也已经到了闽州。 

 并且按照朱祐樘的命令,重开了福清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,督造下海宝船。 

 重新督造下海宝船,这才是挖掘江南豪绅根基的事。 

 对此,整个江南士族,都处于一种极度焦虑的氛围之中。 

 …… 

 江南造船厂。 

 江南造船厂位于南直隶松江府海门县,是大明三个最大的制船厂之一。 

 当年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海船,一大半都是江南制船厂制造的。 

 只是从景泰年间开始,官方的统计数据上,就再也没有江南造船厂下海大船的记录了。 

 继盛到江南造船厂后,却发现江南造船厂维护得还算不错,并没有特别的破败,很多厂房都还有近期使用的痕迹。 

 可官方的记录上,不仅没有新船下海的记录,甚至连工人的记录都没有,继盛在松江府本地,竟然找不到熟练的造船工人。 

 这让继盛顿时紧皱起眉头来,这种迹象足以证明,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,还有人偷偷在用江南造船厂,制造海船。 

 这种事情一瞒就是四十几年,只能证明整个江南,都烂到根子里了! 

 继盛没有言语,只是一味地让自己带来的船工,即刻投入到造船的工作中去。 

 …… 

 福清造船厂。 

 福清造船厂,位于闽州福州府,福清县。 

 正统年间,英宗皇帝让焦宏为八府总提调官,在闽州督造一百二十艘下西洋的海船时,焦宏就是在福清造船厂制造海船的。 

 但和江南造船厂一样,自景泰年间开始,福清造船厂,就再也没有海船下海的记录了。 

 但和江南造船厂不一样的是,当李鐩带着工部的工匠抵达福清造船厂之后,发现福清造船厂确实已经破旧不堪。 

 周围野蛮生长的藤蔓野草,都快要把福清造船厂给淹埋了。 

 “李大人,福清造船厂废弃多年,缺少维护,如今已是破败不堪,还请大人勿怪。” 

 福清县的知县,弯腰作偮,小心翼翼地说道。 

 李鐩面色如常,轻轻摆手:“无妨,福清造船厂的情况我早已了解,这和你没有关系。” 

 “多谢大人明察。” 

 福清县的知县松了口气,这才又带着李鐩等人,走进造船厂内。 

 福清造船厂内,虽然破败荒凉,但核心的建造工具都还完好,只要稍作修缮维护,便可重新投入制造中。 

 这一点,倒是让李鐩感到有些欣慰。 

 就在他们继续深入视察造船厂内部时,突然出现的一幕,让李鐩这一行人,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。 

 只见在福清造船厂内部,四十多艘已经建造得差不多的郑和宝船,就静静地停在造船厂里。 

 这些宝船身上,都有着时光的印迹,但结构都还完整,强度也没有问题。 

 只要拿来修整一番,再完成一下收尾工作,就能当新船一样,下海航行。 

 而且还可以直接在这些船上,进行升级改造,让它一出厂,就是天下最先进的包钢工艺,蒸汽铁船。 

 李鐩很快便明白过来,这这些建造得差不多的海船,恐怕就是正统年间,焦宏在闽州督造的海船。 

 只是焦宏还没造好,英宗皇帝就遭遇了土木堡之变,这些海船也就被这么封存了下来。 

 “这……这……这实在是天助我也啊!” 

 李鐩心中惊喜不已,他万万没有想到,竟然能收到如此大的惊喜。 

 有了这些已经差不多造好的海船,他们的工期至少能缩减三分之一! 

 不仅李鐩感到欣喜,李鐩带来的那些工匠们,同样兴奋不已,整个福清造船厂,响起一片欢声笑语。 

 …… 

 相对于李鐩等人的欣喜若狂,整个江南走私集团的人,都愁的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。 

 锦衣卫指挥同知朱雀,带着麾下的锦衣卫们,再一次包围了一户豪绅之家。 

 这是赣州袁州府分宜县的赵家大院,里面住的是分宜县最大的豪绅赵家的主脉子弟。 

 分宜赵家,虽然在朝中并无高级官员,但通过联姻,投资,贿赂等方式,还是和朝中不少南方官员交好。 

 因此他们也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,他们不仅是分宜当地最大的几个地主之一,并且还深度参与了走私一事。 

 赵家家主赵青云的名字,也出现在于允忠招供的口录之中。 

 此刻,锦衣卫朱雀,就是在缉捕赵青云等人。 

 而在这之前,整个江南境内,已经有超过两位数的官员勋贵,土豪乡绅们,被锦衣卫当场缉拿。 

 …… 

 南直隶,徐州府,丰县。 

 王俨,杨继宗,覃鲁等人,已经清查完了丰县的田亩数量。 

 其数据,让人触目惊心。 

 按照丰县原本的记载,登记在册的可供耕种土地,一共有六十七万亩。 

 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,都在贫农和自耕农的手中。 

 但根据王俨的测量数据来看,丰县可供耕种的土地,已经来到了一百三十七万亩。 

 而且有超过一百万亩土地,都在孙,王,周,李这四大地主手中。 

 地主豪绅们藏匿土地,和兼并土地的数量,达到了非常离谱的程度。 

 而这,还只是江南地区最北部的一个小县城的数据。 

 整个江南地区的土地兼并和藏匿情况,势必更加严峻。 

 江南地区土地的不平衡分配,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地步了。 

 王俨记录下土地数据后,便继续带着队伍,去往下一个县城,进行清查。 

 …… 

 张鹏的家宅内。 

 核心的江南走私官员们,已经早早地抱团取暖,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了。 

 张鹏看完手中阮炽送来的求救信之后,面无表情地将其扔到一边,然后看向眼前的这些南京大臣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