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更 作品

第一百四十四章 儿子!是爹对不起你啊!(第2页)

 民变,可以算得上是朝中一等一的大事啊!

 可他们这些内阁阁老,对这件事竟然一无所知,还要靠一个刑科给事中来报给陛下,这可是他们内阁的巨大失职!

 徐溥和刘健两人走出队列,正要开口上奏陛下时。

 坐在龙椅上的朱祐樘,却对他们俩按了下手,示意他们别出声。

 朱祐樘满脸严肃地看向张蓥:“你是……”

 “回陛下,微臣是刑科给事中,杨莹。”

 “杨莹是吧?朕问你,你这消息,是从哪里来的?”

 蒲州民变之事,事发突然,朱祐樘也是通过身在蒲州的覃鲁,才得以快速知晓此事。

 这件事,大明朝廷还未收到任何消息。

 蒲州知县吴镛,虽然在事发之后,第一时间就已经上书给了平阳府知府龚昂。

 但龚昂却一直称病,没有处理任何政务,也没有及时上书给晋州布政使,晋州布政使自然也是没有上书给朝廷。

 连朝廷都不知道的事情,你一个京城的刑科给事中,如何得知?

 杨莹心中早已经想好了说辞:“回陛下,微臣便是蒲州县人,这消息是微臣前日从家父寄来的家书中了解到的。”

 京城中百官的籍贯,都是在吏部那里登基在册的,没有任何隐瞒的意义。

 杨莹这句话说的毫无纰漏,他本身就是科道言官,负有监察百官,监察地方的职责。

 他来上报蒲州民办之事,合理合法,理所应当。

 但可惜,他面对的是从不需要证据来办案的朱祐樘。

 光凭杨莹这个籍贯,朱祐樘便已经定了他的死刑。

 朱祐樘目光变得冰冷,主动给杨莹递去刀子。

 “那依张爱卿所见,此事该如何解决?”

 杨莹心中一喜,果然高高兴兴地接过朱祐樘递来的刀子,往自己的脖子上放。

 “回禀陛下,蒲州民变这事,是因王俨等人清丈田亩而起。”

 “微臣怀疑,王俨等人在清丈田亩的时候,是否采取了不当的方式方法,这才引起蒲州百姓众怒。”

 “如今蒲州民意沸腾,臣以为,此刻不应再火上浇油,激化矛盾。”

 “当务之急,应是先让王俨等人暂停清丈蒲州田亩,立刻撤出蒲州,然后再派人安抚蒲州百姓。”

 “此事断不能心急,王俨等人可先去晋州其他地方清丈田亩,待蒲州民意稳定之后,再清丈蒲州也不迟啊。”

 杨莹的话,条理清晰,有理有据,还有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,确实是一记良策。

 就连徐溥和刘健两人,也是频频点头。

 杨莹的话,真是说的没有一点毛病。

 而且杨莹说的也很清楚,王俨等人只是暂时撤出蒲州,去其他地方清丈土地,又不是不回来了。

 等到什么时候蒲州民怨平息下来了,王俨什么时候再回蒲州就是了。

 只是若朱祐樘真同意了此策的话,蒲州的民怨那就真平息不下来了。

 等什么时候朱祐樘忘记了蒲州,王俨也忘记了蒲州,朝廷百官都忘了蒲州后,蒲州的民怨,可能才会平息下来。

 朱祐樘点了点头,杨莹心中一喜,以为是朱祐樘同意了此计。

 但下一刻,朱祐樘就伸手把杨莹主动放在脖子上的刀,按了下去!

 “刑科给事中杨莹,欺君罔上,胡报地方民情,阻拦清丈天下田亩。”

 “锦衣卫,将其押入诏狱,按《御制大诰》论处,施俱五刑!”

 “是,陛下!”

 两名随侍在侧的锦衣卫,立刻领命,疾步如飞地向杨莹奔来!

 俱五刑俗称“大卸八块”,先剁手,再刖足,随后割耳朵,挖眼,最后砍头,也是一道极其残忍的刑罚。

 杨莹听到朱祐樘判他俱五刑后,整个人如遭雷击,惊惧地瞪着眼睛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话语。

 当他反应过来后,才感到深深的恐惧,立刻跪到地上,对着朱祐樘磕头求饶。

 “陛下冤枉!陛下冤枉啊!”

 “陛下,微臣只是按职办事而已,何来的欺君之罪啊!”

 “陛下冤枉啊!请陛下明察!”

 “……”

 杨莹话未说完,便被锦衣卫按住,拖出了奉天殿广场。

 眼看着身边的同僚又少了一位,奉天殿上的文武百官们,偷偷擦去了额头上渗出的冷汗。

 还好,只有一个人,不像去年那样,动不动就抓一大片。

 这……算不算是一个开年红呢?

 嗯……怎么不算呢?

 朱祐樘站起身来,扫视群臣百官。

 任何被朱祐樘看到的官员,立刻低头弯腰,不敢与之对视。

 最后,朱祐樘冷冷下令:“以后再敢有暂停清丈田亩之言者,斩立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