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痴半仙 作品

第3章 其实你不用去远方,江湖就在你身旁

 这个故事在镇上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。 

 直到镇上的和尚专门为道士澄清,这才消停了一阵。 

 但是从此之后,桃花观总算也有了一些香火了。也有人请张正道去打蘸、做道场了。抢生意是门学问。 

 譬如这个阿耶给俩姐妹托梦的事情。 

 张正道收了四钱银子,还有一钱银子就是让俩姐弟做了这么个广告。 

 广告的效果很好。 

 起码在愚昧的封建时代,假托神佛,简直就是神来之笔。 

 一天黄昏,给镇上的财主黄广田家的老太太打蘸祈福之后,张正道往回走。从财主黄广田家到道观,有十几里路,其中有七八里山路。 

 走到山里的小路的时候,跳出来几个蒙着面拿着刀的大汉。 

 “此树是我栽,此路是我开,要想过此路,留下买路财!” 

 遇上打劫的了。 

 张正道:“各位秃驴,是佛祖派你们来打劫的?” 

 一个和尚愣住了:“你怎么认出我们是和尚了?” 

 张正道:“你们蒙了面,没有蒙住秃头啊!” 

 和尚一听,摸了摸头,光溜溜的。各自扯了块布,把秃头蒙住了,再次喝道:“打劫,留下你的衣服和银子。” 

 和尚们打劫杀人,主要因为张正道抢了生意。 

 天色昏黄,火烧和尚。 

 杀几个和尚,玩儿一样。 

 这几个和尚又没有什么本事,平常就是骗人,念经都念不好,除了要钱就是要钱,不给钱,就假借神佛,说人不孝、不忠,借神佛妖魔化人家,最终迫使人就范。 

 镇上庙里的住持坐等好消息。 

 左等不来,右等不来。太阳下山,玉兔东升,也没见自己家的几个蠢货回来,正想着是不是有什么意外。 

 忽然就看到天边一点萤火,这点萤火在夜空中倏地变成火球,猛的砸到了寺庙上,顿时寺庙也变成了大火球。 

 有仇还留着隔夜? 

 多不放心啊! 

 想弄死自己?太可怕了,必须得弄死! 

 至于和尚背后是不是有菩萨和佛祖,最多等那些大能来了之后,找个地方躲起来,一百年不出山。 

 临滨镇。 

 和尚庙烧了,据说里面还烧死了一个和尚。其余的和尚不知所踪。县衙里派来的人,查了半天就结案了。 

 庙里和尚偷了庙里的东西,被主持发现了,于是杀了主持,半夜放火烧了寺庙,毁尸灭迹。 

 反正那几个和尚不在,于是县里报府里,直接下了通缉令。 

 过几天后,临滨镇到处都贴满了和尚们的通缉令了。 

 张正道的生意暴涨。 

 架不住临滨镇人口多,相当于一个中县的人口了。主要是临滨镇临滨河,天然形成的港口,多有外地的船舶还有放排的人口到这里落脚,流动人口比较大。 

 有事的时候就去镇上给人打蘸祈福,或者给死人做道场。 

 这一趟下来,硬是由五钱银子,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次了。 

 每次打蘸做道场之后,都会去钱记卤味店买些卤味,再去挑着旌旗的茂元酒家打几斤老酒,回到道观,日子过的滋润。 

 有点乐不思蜀。 

 回到地球的现代社会? 

 别闹,996都算福报了。 

 自己这整天的小日子过得,就差一个坤道就齐活了。 

 如此,过了一个月。 

 临滨镇来了一群官差,看样子,不是县衙里的人,像是清风卫。这群清风卫在临滨镇待了半个多月。 

 镇上、山上都跑遍了,半个月后走了。 

 张正道知道他们在找什么,也到了道观问询。就是寻当初道观留宿的十人十马。特别询问了那个领头的。 

 应该是个大人物。 

 不过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?人都烧了,谁还记得这个? 

 一年过后,世事平静。 

 张正道还长出了胡须,他也不剃,只在镇上修面,唇上卧蝉须,下巴长髯须,再加上一身灰色道袍,飘飘然若神仙中人。 

 镇上人越来越把他当成得道真人,越发的恭敬。 

 一场法事,银子涨到了一两五钱。 

 这就是想象带来的价值提升。 

 手头阔绰了,于是道观也打整了一番,后山前坪都整理出来,里面也重新刷浆翻新。添置了新的家具。 

 前坪后院种了几棵桃树。 

 连殿里真君塑像都刷了新漆,金灿灿的,看着就喜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