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科举改革

    “只留六艺。”



    “其余的,酌情取舍?”



    朱元璋沉吟了一会,觉得乖孙把一个难搞的决定,交给了自己。



    他看得出来,朱炫其实只想留六艺,但担心会有麻烦,就把其他酌情取舍,但是应该留下哪些,留下什么方面会对大明有用?这个暂时无法确定。



    很难取舍。



    如果只留六艺,那些读书人还不炸锅了。



    甚至有可能挑起叛乱,后果很严重。



    “乖孙这是给咱挖了一个坑啊!”朱元璋叹息道。



    朱炫把八股取士的弊端,全部说了出来,使得他心思动摇,觉得那些弊端,会导致大明陷入危机,那么必须改掉。



    需要怎么改,朱炫也给出答案。



    但是这个答案并不完全可以用,哪怕朱元璋的铁手腕,也不敢直接对天下读书人挥动屠刀,关于取舍方面,又确实难以确定。



    如果什么都不做,按照旧制。



    明知道八股取士不行,又不打算去改,这是看着大明消沉下去。



    朱元璋不想看到大明消沉,但怎么改又成了问题关键。



    “孙儿的能力有限,帮不了皇爷爷太多。”



    朱炫故作思索道:“能想到这些,已经是孙儿的极限了。”



    毕竟他还是个孩子,没有谁会要求一个孩子,做到十全十美,什么都会,也什么都懂。



    朱元璋笑道:“乖孙能想到那么多,已经很好了,至少你皇爷爷,根本没考虑过如此,这是咱的问题,咱这个皇帝,当得还不够好。”



    朱炫摇头道:“皇爷爷已经很好了,作为皇帝,要兼顾的东西很多,很难面面俱到,肯定有疏忽的地方。”



    这个说法,朱元璋是认同的。



    皇帝不是神仙,哪能什么都做得到,唯有尽可能地把所有做到最好。



    “还有科举,乖孙认为怎么改?”



    朱元璋的心思,又回到八股取士上面。



    儒学被朱炫反对了一遍。



    八股取士,也是儒学的一部分,更是被朱炫批判得一无是处。



    “孙儿认为,要放弃八股取士。”



    “其实可以把六艺,和科举一起考,不要求全部精通,但对于射御,必须会其一,礼乐书数,也要学会其一,朝中官员,要求尽量做到文武双全。”



    “当然了,一些年纪大的考生,在射御方面,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一些。”



    “另外新增一科时政,考的是考生对于某些时政问题,或者朝政举措的见解,还有写出如何做,不能用八股文的方式作答,这样可以判断考生是否有治国理政的能力。”



    “孙儿还有一个想法,再增设一种杂科。”



    朱炫其实还犹豫,这个想法该不该提出。



    因为杂科的想法,会和朱元璋制定的户籍制度冲突。



    “什么杂科?”



    朱元璋问。



    朱炫答道:“杂科,就是医术、匠术、农业等,一些民间的奇技淫巧,皇爷爷设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,能约束天下百姓,把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,让他们不能乱跑,而孙儿提出的这个,就是和皇爷爷相反。”



    朱元璋没有生气。



    朱炫的想法有时候是比较叛逆,但认真下去,还是有大道理,他问道:“乖孙为什么会这么想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