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1章 帝论,论帝(第2页)

 苏谨哈哈大笑:“王爷,您信不信臣会算命?也许朱瞻基这小子,将来可是大明六边形战士呢。”

 朱棡一脸懵逼:“六边形?战士?啥玩意儿?”

 “这个不重要”,苏谨摆摆手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难道您还能把大明未来几百年的事情看清?”

 朱棡苦笑:“那倒是,言归正传,你继续说。”

 “其实很简单,太孙殒于战场,燕王靖难成功,当即大统。”

 朱棡面色一沉:“那...朱允炆呢?”

 “我不知道”,苏谨苦笑:“不过当年先帝驾崩前,我曾应下他,若朱允炆落于我手,留他一命,圈禁终身。”

 朱棡叹了口气:“这样也算很好了,至少留个体面。”

 但苏谨心里却在冷笑:“但朱允炆只要落不到我手里,这誓言可就不作数了。”

 朱棡忽然问道:“这事你和老四说了?”

 “还没”,苏谨摊摊手:“这不还想着您能帮我劝劝朱允熥那小子,结果您也不顶事啊。”

 “哼,好良言难劝该...”

 说到这里朱棡惊觉失言。

 不管朱允熥怎么想的,以后还要不要做这个皇帝,但现在始终是太孙。

 自己身为藩王,妄议君上已是不妥,更何况出言辱骂。

 “老四那边你去说吧,你比较合适,他信得过你,接下来需要孤怎么做,咱们合计合计...”

 两人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下午,直到朱棡神色疲惫,才回去休息。

 从始至终,朱允熥一直躲在图书馆里不曾露面,似乎是怕两人再劝他,或者不知该怎么面对。

 苏谨轻轻推开后院的小门,脑海中心思百转。

 平心而论,其实朱允熥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皇帝。

 虽然经过苏谨的调教,以及这些年的锻炼,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十分娴熟,但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——心软。

 一个合格的政治家,首忌妇人之仁。

 坐在那个位置上,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冷静客观,懂得取舍。

 而朱允熥显然并不适合。

 苏谨都能想到,若是朱允熥登基,只要自己愿意,他就能做大明第二个胡惟庸、李善长。

 甚至他这个宰辅,都不会被皇帝忌惮。

 哪怕自己犯了罪,朱允熥都能拿出大明律来,当场给他改了。

 啥?苏大人贪墨?

 没事,不就贪墨嘛,你看朕已经把大明律改了,贪墨之罪,罚他面壁思过三天。

 哦,因为苏大人贪墨,你们也贪墨?

 没事,你看大明律又改了,贪墨者斩立决!

 啥?这人还是苏大人的政敌?

 哎,你说你这人,咋这么没眼色呢?

 直接剥皮萱草吧。

 瞅瞅,这是一个皇帝该干的事?

 相较于朱允熥,其实朱棣更合适做这个皇帝。

 有手段、有魄力,绝不会为儿女私情所绊。

 朱棣不是没有问题,毕竟人无完人。

 但这个所谓的适合,只是相较于朱允熥和朱允炆而言。

 在苏谨的心里,最适合皇帝的人选,朱棣>朱允熥>朱允炆。

 想到这里,苏谨忽然笑了:“我到底在想什么东西?现在都被朱允炆那孙子撵到山里了,居然还有心思在这给皇帝论资排辈?哈哈哈!”

 推开门,哈哈大笑着大步走向图书馆:

 “朱允熥你个兔崽子,给我滚出来,你的事解决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