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本县的、邻近县的、府城的大族,也都会想法子往宝福县衙门塞人……无他,位置太少,只有抢到位置后,才能慢慢的往上升。
秦爷爷:“多谢关书吏提醒,我今晚就把他们的家人说这事儿,明天就去县衙一趟,最迟大后天就给您确切的主意。”
“成。”关书吏点点头,起身告辞,是把那碗紫苏渍杏子给拿走了,笑道:“改天把碗给您家还回来。”
秦爷爷:“没事,一个木碗而已,不值钱。”
关书吏却坚持:“要还的,总不能吃了东西,还把碗给昧下的。”
言罢,不等秦爷爷回答,端着碗,出了秦家,带着在门外守着的有幸有余,回了镇西口的关家。
“回来了。”关老夫人见到自家老孙子,颇为心疼:“这累得眼下都青黑了,瞧着老了好几岁,你要不请两天假,好好睡上一觉吧。”
关书吏一愣,抬手摸摸自己的脸:“我老了?”
关老夫人眼睛一眯,睨着他:“你不对劲。”
“哪里不对劲?”关书吏神色恢复如常,拿起一颗紫苏渍杏子给关老夫人:“秦家给的,路上我吃了一颗,很开胃,祖母尝尝。”
关老夫人:“又去秦家了?”
关书吏:“是有正事,说的是徐二骏他们进衙门办差的事儿。吕书吏的那个外甥沈牍已经正式报名做书吏,秦家要是再不抓紧点,位置就被人抢光了。”
吕书吏的外甥,吕六姑娘的新婚夫婿,去年还拉色草卖的沈牍,因着自小读书,又跟吕书吏学过怎么办公,是趁着衙门大空缺的机会,被吕书吏推荐去衙门帮忙。
如今是帮出头来了。
吕书吏家、吕丰收家因着沈牍得了个能吃一辈子的好活计,欢喜不已。
吕族长家也很高兴,毕竟是吕家的外孙,能进衙门当书吏,对吕家也是个大助力。
“你解释什么?老妇我还不知道这些事儿吗?”关老夫人越发觉得自家老孙子不对劲儿。
她想问,可关书吏面无表情的端着紫苏渍杏子去厨房了,拿了个干净的坛子,把紫苏渍杏子给装坛封好。
关老夫人瞧着很是无趣,让辰嬷嬷摆饭,祖孙两人冷冷清清的吃着晚饭。
“祖母,帮孙女去秦家提亲吧?”
“呵,想要老婆子上当,你道行还太浅了。”关老夫人嗤笑一声,继续吃饭,还说:“我赢了。”
然而,关书吏抬头,看着关老夫人,郑重道:“祖母,孙儿是认真的……我想成亲了,祖母帮我去秦家向秦舒姑娘提亲吧。”
哐当!
关老夫人手里的饭碗都惊掉了,猛然起身,双手撑着饭桌,问:“你你你,来真的?!”
关书吏点头:“孙儿从不会拿这种正事开玩笑。”
可是……
“你还当真对秦舒有了这种心思?何时有的这种心思?为何会有这种心思?你不进山隐居修行了?你真能过几十年的平常夫妻日子?你真愿意承担未来儿孙们的命运?你可得想好啊,别半途后悔,害了人家姑娘。”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