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大人听罢,没有丝毫难堪,慢悠悠地给二人的茶杯里添茶,笑道:“结两姓之好,自然是好事儿。”
又说他自己:“兄虽然是续弦,可兄乃是千年世家闻家的子弟,今年不过三十五就已经官拜八品的布政使司库大使,正正经经的大州官身,管的还是钱粮要务,职位算吃香的。”
“不是兄自夸,光凭为兄这个官职,想娶个小官家的闺女、大富之家的女儿做续弦,都是使得的。”
“家里在首府有宅子、铺子、良田,每年还能得到族里的产业分红。四儿四女,子嗣尚算客观,没有妾室,只是有几个伺候的通房。”
“秦家小姑嫁过来后,只需再生两个嫡子,给家里凑个十全子嗣,再侍奉好老母亲就足矣。”
呵,关书吏都快气笑了,问:“只如此就行?无须经营好人情往来,教养好家中儿女,给儿女们置办聘礼嫁妆,让家里产业翻倍之类?”
闻大人听出了不对劲,但他依然道:“这些,她可以学,若是学不来,就让家中老母亲或者管家来做……毕竟她在秦家也没机会学这些。”
关书吏:“闻大人这是嫌弃秦家?既然嫌弃,为何还生出结亲的意思?”
闻大人忙道:“关书吏误会了,某没有嫌弃秦家的意思,相反的,某对秦家很是佩服。”
“毕竟能做出击穿世家豪强垄断的新染料;还发现了潜伏百年的细作。只凭这两点,就没人有资格看不起秦家。”
“但有些事情是要自小学习的,某只是实话实说,完全没有嫌弃与瞧不起的意思。”
闻尹说得很真诚。
然而,他心里确实嫌弃秦小姑,觉得秦小姑逃过荒……虽说闻家的嬷嬷跟大夫趁着检查色汤之际,瞧见过秦小姑,确定她八成还是清白姑娘,
可听说,很多灾民为了换口吃的,会拿家里的女子去做交易……有的是全卖,有点是不做到最后一步,可也差不多了。
让他怎能不膈应?!
可新染料半官营了,秦家在武兴帝面前都有了姓名,连燕国公都帮着秦家好话……燕国公啊,一句话就能定一个家族生死的当世权臣。
秦家还揭发了百年细作案,那细作窝点还抄出了价值千万两白银的东西,等消息送到京城,燕国公会更加看重秦家,无论如何也要让陛下大赏秦家。
眼见着秦家是彻底起来了,闻家自然要抓住秦家。
而他是闻家子弟,享受了闻家供养,这种时候,自然该卖身回报家族。
所以,在闻韬先生跟他分析过利弊,推演过秦家与姜大郎将来能达到的成就后,闻尹是觉得为家族献身,求娶秦小姑,与秦姜两家做姻亲。
闻大人起身,朝着关书吏郑重一拜,道:“关书吏,某是真心求娶秦家小姑,亦会对她好,还请关书吏帮忙做个打探人。等打探好后,某再上关书吏家,请关老夫人做媒人,上秦家提亲。”
“抱歉,我关家祖孙不做把好人推进火坑的事儿。”关书吏直接拒绝。
闻大人惊了,不敢置信:“关书吏,你说话怎能这般不留情面?你在乡下待久了,已经忘了世贵之家处事的体面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