屁股坐的很端正。
“来,喝酒,喝酒。”
三个人只当没有听见。
“大茂,最近我们考察了一下,或许现在也是个机会,直接把文科搬出去四九城,半工半读,半耕半读,也可以,到时候在城外多开一个文学院,读书之余,也能去做工,这是一件好事。”
“我们想着呢,是和你们管理局进行合作,闲暇之余,农忙去田间,农闲就帮忙养殖……”
许大茂也算明白了陆校长的意思。
与其和四九城里这些大型机械化工厂搞合作,还不如出去四九城,一方面工作轻松,一方面还能作弊,许大茂还能多加照拂。
为了这些学生,两位校长也是操碎了心。
“我自然是求之不得,学生要是想要去工作的话,会以临时工的名义入档,按照工时,给予合适的工资,和正常员工同工同酬,并且充分给与他们自由和选择,学习之余愿意去做工随时欢迎,不愿意也没关系。”
许大茂答应的很痛快。
合则两利的事情,没有道理不同意。
“我们也去看了那个正在建设中的示范牧场……”
那个地方山清水秀,之前许大茂说山上的环境比疗养院的环境都要好,是一点都不夸张。
“那里自然也是欢迎,欢迎在周边建设学校。”
事情谈的很顺利,很快就达成了合作。
根本一点都没有拖延,第二天双方就合作事项签订了合约。
一份措施,从开始提出建议,到表决通过,到传达下发,再到具体落地实行。
中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。
所谓队伍令行禁止,放在这里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。
那就是执行力的问题。
实施的越快,说明越是服从,集中权力做的越好,越是能证明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。
实施的越慢,中间的阻力越大,就说明这个过程中小动作很多,里面的想法肯定是不少。
现在先把合同签订,回去就可以宣布他们做出了表率,走在最前沿,坚定不移不打折扣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。
还能获得表扬。
实际上从在周边选址到建设,再把学校的文科院迁移过去,三年能搞定就已经很不错了,到时候学校里的毕业生都走了好几季了。
签订合作意向的时候,白桦也是不躲了,在旁边做了一个见证。
“这是否有点过犹不及”
许大茂:……
“你回去和你爹去说,问问他是不是过犹不及。”
这个合作刚签订没几天,最新的社论就出来了,不是作为会议纪要内部下发,而是直接发在了二流日报上。
这个二流日报,是少数能全国发行的报纸,也能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报纸。
《关于培养千百万……接班人》,意思很简单,就是号召主动接触接触并且融入群众,是一个大集体,一个大家庭,我们要团结一心,往着一个方向前进。
坚定不移。
许大茂看完只能说一句,李组长幸好退下来的早,不然现在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