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方向的闲鱼 作品

第1046章 算不上故事的故事

 第1046章 算不上故事的故事

 牢清时期。

 有两个相邻的村子,一个叫大王庄,一个叫小王庄,中间是一水之隔。

 说是两个村,其实都是‘王贝勒’家的农庄。

 而王贝勒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,时常有亲民善待之举。

 比如家中仆从长随每月的例钱都比别人家的多一两,比如喜欢救助鳏寡孤独的流浪者,遇到了总会差人送到家里的农庄里面,给他们分一块地耕种。

 大王庄呢,是一直以来都是他家的农庄。

 小王庄呢,就是救助的那些鳏寡之人形成的村庄,因为种的是王贝勒家的地,他们自然也是王贝勒家的人了。

 有地种,能吃饭,还奢求什么呢?

 两个庄子也一直相安无事。

 直到有一天王贝勒老来得子,心情那是异常的开怀,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,那就是所有的农庄里的农民,以后保证不让他们饿肚子。

 农庄……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民租田地主人家的地,如果是祖上封赏,那自然是世代租种,种地的不能说是奴籍,可以说是家仆,一旦形成了约定的绑定关系,就不能轻易离开。

 种地就要给主家交地租,每年交多少,都有定数,出了旱涝,主家铁石心肠,要交的一粒不少,天灾人祸,饿肚子那也没有办法,心肠好要是减少地租,就可以称上一句好人。

 王贝勒大发善心,种地的那些人自然很开心,纷纷跪下磕头。

 以后就安心跟着主家,旱涝保收,自然是饿不着。

 又五年,又赶上一场干旱,粮食减产,少了二成。

 有之前王贝勒的善心,留着交地租的粮食,自然也能安然度过。

 到此时又在心里感谢了一番大慈大悲的王贝勒。

 可有一天王贝勒突然差人过来,说是来拉粮食。

 众农不解:“昔日贝勒爷金口玉言,今年偏逢干旱减产,地租自当……”

 “贝勒爷亲口说的话自然作数,不要误会……”

 粮食是命根子,当然要说的清楚明白。

 一通掰扯,才说明就是用今年的新粮去换仓库里三年前的陈粮,留够一个月的粮食,剩下的要全部带走,一个月之后,再还回你们旧粮来,只会早,不会晚。

 “贵人老爷介意新旧之分,尔等也独爱新鲜之粮吗?”

 接下来的过程也异常的顺利,差人在农庄的粮仓里亲自盯着,一车一车的新粮装车运走,最后留下来一个月的口粮。

 差人粮车打马而去。

 众人心中不疑。

 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,运粮的车队再也没有回来。

 越来越着急,开始去打听。

 得到的结果自然是晴天霹雳,世道乱了,王贝勒一家已经离开了。

 拉走粮食的事王贝勒还是那个熟悉的差人趁乱中饱私囊,这些人都搞不明白,种地的农民进了城,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,什么都不懂,当然也找不到那个负责运粮的差人。

 明明就是王贝勒家的人啊。

 后面就是两个农庄的结局。会饿死吗?

 小王庄,因为世代都是在为王贝勒家种地,王贝勒又是那么好的一个人,自然是无条件相信差人的话,最后的结果是十去四五,去的四五不止是饿死,还有一部分成了流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