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尼听完神色大变。所谓撤回宣府整兵再战,等于是不再救援京师,这置皇上安危于何地若是皇上怪罪,自己多少颗脑袋都不够砍的。不由得拍起桌案,“大胆!京师外城和内城已被攻破,皇上望眼欲穿地盼着吾等率军救援,撤回宣府乃是不忠!佟养量,汝是要孤做不忠之人吗”
似乎是被王威所慑,佟养量慌忙告罪,“奴才不敢”。这声“奴才”听着蹊跷,看似惊慌失措所发,却让信亲王心头剧震。根据清朝礼仪,满洲官员见亲王并不自称“奴才”,只在面对皇帝时才使用“奴才”的称呼。这佟养量冒失的一句“奴才”简直是将孤架在火上烤啊!多尼竟然沉默了,似乎并没有听清那两个字。
有门儿!冷眼旁观的贝勒杜兰大喜。作为太祖努尔哈赤曾孙、礼烈亲王代善之孙、颖毅亲王萨哈璘第三子,从小锦衣玉食的同时也接触过各种血雨腥风,政治经验相当丰富。想当初皇太极驾崩,伯父硕讬与大哥阿达礼谋立睿亲王多尔衮被谴谪处死,他也受了牵连被废黜宗室资格,直到顺治六年(1649年),才被恩封为贝勒,顺治帝亲政后又被任为议政并授予右宗正之职。看着宠信,可他却清楚,皇上与对多尔衮怨念极深,自己虽非多尔衮心腹,但伯父硕讬、大哥阿达礼当年谋立过多尔衮,自己的爵位也是在多尔衮手中恢复的,保不齐哪天便会被划为多尔衮一党清算。因为总觉得头顶上悬着一把刀,这位贝勒爷作战十分勇猛,希望能凭借军功自赎,如今见多尼兵败,心思又起了微妙变化,正色说道:“叔父的忠心,侄儿和八旗将士皆是知道的。只是眼下军心已失,不撤退必败。将士们已经尽力,请王爷替大清保住这支大军。有军队方有大清!将来若皇上责怪,侄儿愿与叔父共担”。
这话听着简单,细品却意味深长。首先肯定多尼的忠心,接着分析险恶的局势、说明撤退的不得已,再然后表态愿和他一同担责,最重要的却是这七个字:“有军队方有大清”。
什么叫“有军队方有大清”难道不是有皇上才有大清吗多尼听完神色愈发凝重。这位侄儿年纪比自己还大,绝不是个冒失的主,今儿个他这番话暗示得十分明显:军队支持自己。若卫军真的攻克京师,有军队支持,大清也不会亡,大不了再立个皇帝。到时候谁主沉浮自己可是大清的亲王、太祖亲孙!
自古权力迷人心,可多尼并不是个糊涂鬼,望着二人严肃地问道:“二公所言,伊尔德、阿尔津、巴思汉额真和诸位总镇可曾知晓”伊尔德、阿尔津、巴思汉皆是满洲的固山额真,向来忠于顺治帝。
杜兰的声音亢奋起来,“末将和佟督宪商议后便来求见王爷,尚未和各位额真和总镇说明。王爷放心,若有人敢不从,末将便斩下他的脑袋!”
沉默,死一般的沉默,许久,多尼方才发话:“二公算少了一样,八旗将士的家眷皆在京师,若不战而去宣府,军心必散。不如再打一仗,若战而不胜,败回宣府便无人反对矣”。
请...您....收藏_6191书1吧(六\\\九\\\书\\\吧!)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